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清源洞会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0/25 09:08

□ 李丽珠

清源洞位于洱源县凤羽镇天马山南端,为古代凤羽湖泄后形成的岩溶洞。溶洞入口上方石壁上嵌有“清源洞”三个大字,出自明代御史、洱源邓川人杨南金之手。洞外群山怀抱,洞前一潭泉水由十股从清源洞石缝流出的山水汇成。此泉是凤羽河的主要水源,水质清澈、透凉,即便是炎炎夏日,来到这里,都会使人感到凉意。《重修邓川州志》卷三中载:“清源洞,凤羽东麓,其水逆流入浪,渡邓入洱,洞内石门、石柱、石桌、石佛,千态万壮,不一而足”。又据《浪弯县志略》 载:“清源洞山在县西南四十里,洞中有水,上承岩滔,清韵如琴,洞深不可测,中有石田、石床、石棉、石莲、石兽之类,石笋倒悬,五色毕其泉,即凤羽河上源也”。

泉边有一块平坦的草甸,古时每年农历六月十三为清源洞会期,附近村落男女老少集聚在此,祈祷丰年,休闲娱乐。流传至今,每年清源洞会期,居住在凤羽镇起胜、庄上、上寺、百米、腊坪等村的白族村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炊具和食物,三五成群,相约于此,参加一年一度的集会,对歌跳舞,娱乐游玩,品尝小吃,商贸往来,场面极为热闹。

如有兴致,可入洞游览,领略清源洞的神奇。点着照明设备,从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洞口进入。洞中石头大多为钟乳石,上悬下立,姿态万千。洞内分上、中、下三层,其中有错综复杂的小洞若干,每个洞中的石笋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极为壮观。游至半里,忽然宽敞,便见石田、石洞,再往里,景致更呈异样。由于洞内冷凉、漆黑、地形复杂等诸多原因,领略全貌的人很少,一般只是在洞口不远处就返回,如进入腹地,得请向导带路才行。明代,徐霞客曾在凤羽尹土司的陪同下游于此地,并燃松明进入洞内,作有《游清源记》,文中写道:“导者二,一人负松明一筐,一人燃松明为炬以入,但未必观其全貌”。

清源洞会一般在春耕农忙后举行,为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清源洞会上,人们还会进行农耕文化表演。由两名男子带上牛头面具扮作“老黄牛”和“老水牛”,两名男子扮作农夫在前“牵牛”,另有一男子身披蓑衣、手执长鞭在后“犁地”,后者还需在蓑衣上编扎一把绿色的水稻秧苗。他们身后还有一名着凤羽白族服装老年妇女,背着竹篮参与“劳作”。伴随着悠扬的伴奏音乐,他们踏着轻缓的舞步,边踏边唱,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农忙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