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致敬!青春逆行,不负韶华

□ 本报记者 杨  磊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5/13 09:42


青年突击队“全家福”。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



袁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罗晓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的“青春逆行”突击队

■ 董薇:“选择了护士职业,就选择了爱与奉献。”

“妈,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您别当心,就当这次是我给女儿做个榜样吧。”远在武汉的护士董薇在电话里安慰母亲。那时,正是2020年2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遮住了春天的阳光。

2月4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名护理人员领命出征,是我州首批驰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平均年龄30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命名这支队伍为“驰援湖北抗击疫情护理青年突击队”,董薇临危受命为队长。

“2月3日晚11点50分,我们接到通知要走。2月4日上午8点培训,10点出发前往昆明与云南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其他队员会合。晚上7点多到达武汉。听说,当天与我们一起到达的还有来自全国其他省市的近一千名医疗队员。”5月7日,向记者讲述这次“青春逆行”的董薇,淡然如水。五四前夕,她被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联合会授予“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突击队”被授予“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刚开始的几天,物资十分匮乏,限量供应方便面、矿泉水。穿防护服也极不适应,都出现胸闷、头晕、头疼、想吐等缺氧症状。”2月8日,20名队员开始进入江汉方舱医院,每天四个班次,一组10人,轮流倒班。

“紧张吗?”“紧张,第一天刚看到方舱医院的大门就紧张。我们是大附院第一批来武汉的队员,前方具体什么情况一切都不明了。”董薇告诉记者说,“但我们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抱怨,大家很快全身心投入战斗。”

工作时,有队员身体出现不适,董薇让她休息。她说:“再忍忍看。”然后转身去工作,一直到下班。

再忍忍看!进江汉方舱医院的一个多月时间里,20名队员忍过了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口罩的各种不适,忍过了工作的超负荷和危险性……

2月20日, 11名患者给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是对你们最好的评价!”

3月9日,江汉方舱医院正式休舱,20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选择了护士职业,就选择了爱与奉献,注定要用最美好的年华和青春的生命去践行南丁格尔精神。”“85后”的董薇先后在医院血液肿瘤科、重症医学科、脊柱外科、护理部工作,她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我们青年勇于担当,努力奋斗。我依然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誓言。”

爱哭的“天使”却是勇敢无畏的战士

■ 袁敏:“经历过这次战斗,我更加热爱护士这个职业。”

2月3日晚,正在上夜班的袁敏接到出征通知。2月4日凌晨4点,袁敏结束夜班从下关驱车到大理古城,回家收拾行李。“我没有吵醒家人,胡乱收拾了一下要带的东西,早上6点钟又赶回医院参加上午8点的培训。”袁敏说,趁着培训间隙,她打电话向家人告别。“我妈立马就哭了,我再也绷不住,也跟着她一起哭了。”

“也不是因为害怕才哭,我从来没有离开家这么长时间过,突然要离开这么久,有些没反应过来。”5月7日,把科室病人的血液送到输血科后,袁敏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笑着告诉记者,2月4日到达昆明长水机场,在机场工作的闺蜜来送她,两个人抱着又哭了一回。

2月4日下午5点40分,袁敏跟随医疗队飞往武汉。“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我就觉得自己像一个太空人。”袁敏乐呵呵地说。1993年出生的袁敏和大多数“90后”一样泡在蜜罐里长大,喜欢看电影、看书和种多肉植物。

在江汉方舱医院,她和队员每天要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发药、领取和发放一日三餐……病人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面对工作的辛苦劳累和危险,以及各种不适应,袁敏从来没有抱怨过,更没有哭过。“她很阳光,每项工作都尽职尽责完成。她们这些‘90后’,让我刮目相看,不娇气,有担当。”队长董薇给袁敏和队里的另外8个“90后”点赞。

4月2日,20名队员凯旋。如出发时一样,袁敏没有让家人来接自己。但是父亲听说后,早早就站在家门口等她出现。“那天我们科的同事来接我,我看到她们,又哭了。”袁敏笑着说。

记者问她经历过这次生死之战后,有没有想过要放弃护士这个职业。“没有!反而更爱了。”袁敏很认真地回答,眼里充满坚定。

饼干代替蛋糕,棉签代替蜡烛……特别的25岁生日

■ 罗晓燕:“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病人康复的消息。”

几个从云南带去的鲜花饼、几块饼干、一瓶果汁饮料……再在一个苹果上插根蘸有酒精的棉签,点燃。2月11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批驰援湖北的队员们为队友罗晓燕置办了25岁生日“晚会”。

其实第二天才是罗晓燕的生日,但大家都要到方舱医院上夜班,所以提前一天给她过生日。

罗晓燕年龄虽小,却已是一名“老护士”了。2013年,未满十九岁的她从大理卫校毕业就到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护士。从烧伤科到产科,七年时间里没有请过一回事假或病假。她长得瘦小,笑起来,两只眼睛弯成月牙,工作也认真负责,病人很喜欢她。

罗晓燕是临沧人,从武汉回来后还一直没有回家。“决定下星期回趟家,看看妈妈。”5月7日,她告诉记者,“在武汉跟妈妈视频通话,妈妈在电话那边一直哭,很担心我。”

在江汉方舱医院,罗晓燕和队友们用真情温暖着每一位病人。她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病人康复的消息。”到达武汉的第10天,有一位二十多岁的病人跑到罗晓燕跟前,兴奋地告诉她:“医生,我要出院了。等疫情结束后,我要请你吃热干面。”“我当时比他还高兴,马上跑去我负责的病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其他病人,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加油努力。”现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罗晓燕仍一脸兴奋,双眼又弯成了月牙。

“如果有快进键,我想按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脱下口罩谈笑风生,我们还要来感受车水马龙的武汉。”喜欢用笔来表达情感的罗晓燕,在武汉前线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

罗晓燕告诉记者:“这一次驰援武汉,让我成长了许多。”2月9日,身在武汉的她向云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