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光头”李学文:带领乡亲一起“奔跑”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4/20 09:08


4月11日,李学文在莴笋田里向村民指点迷津。


□ 通讯员 张钰琴 李素敏

番田生 文/图

十多年来,凭着一股子的冲劲、干劲、韧劲,洱源县牛街乡的“光头”李学文,名气在乡里、县里日渐出了名。他不仅自己致富,还成立大理光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乡亲转型升级种植结构,优化农特产品,一起致富。

带领乡亲一起“奔跑”

2000年,17岁的李学文决定要外出打拼一番。此后,他在深圳做了8年的销售,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2008年,李学文回到牛街,决定在家乡闯一片天地。他发现家乡的农产品质量好,但是销路却不通畅,时常出现滞销。于是,李学文萌生与种植户合作的想法,借助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为他们打通市场的路子。

2013年,李学文引进小米辣,发展订单农业。他通过向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收购服务的方式,将牛街的小米辣销往各地。为了进一步打消农户的顾虑,刚开始时,李学文只让农户支付一半的种苗钱,另一半等收购结束后再支付,同时还建立了保底价加市场价的收购机制,让收购价随着市场行情变化设保底但不设上限。

因为李学文处处为农户着想,大家都很信任他。2013年,李学文示范种植了六十多亩小米辣,2014年种植规模发展到4000亩。这4000亩的小米辣给农户带来了4500多万元的收入。2015年李学文又引进水果玉米,试种了一百多亩,对比传统玉米种植,农户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好品种蓄积市场“硬实力”

“一定要试种,不能老是种一个品种。”这是李学文对农户讲得最多的话。

无论是种植小米辣、水果玉米,还是种植豌豆、花卉,同一个产品中,李学文都要先挑选两三个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区域进行试种。通过试种,把最适宜的品种在下一年扩大规模种植。

想要生产出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不仅依靠前期品种的选择、种植,还要有后期的保鲜和加工硬实力。2017年,李学文自建了冷库。有了冷库,产品的保鲜时间加长,损坏率也减少。

今年,牛街乡上站村为进一步激活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李学文建立更大规模、功能完善的冷库和辣椒加工设备。“李学文为上站村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今年,村里投资240万元建设冷库和小米辣生产加工基地,每一年的稳定用工量都在6000个工以上,为村民增收致富、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上站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林飞说。

帮乡亲打开农产品销路

近日,村民罗根顺紧锁的眉头解开了,高兴地说:“我家种的莴笋有人买了,价格还可以。”

四月,走进绿意盎然的牛街乡,青蚕豆、莴笋、贡菜、豌豆……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

前阵子,罗根顺一点高兴不起来——280亩流转地里的莴笋正待上市,产量好、品质佳,但市面上的价格低,若要卖只能亏损。李学文听说此事后,根据多年的销售经验,立即给罗根顺支招,让她再等一等,不着急出售。几天后,果真有意向买家找上门来,给的价格还不低。

李学文的销售经就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和数据收集。每年,他都要到各地的农贸市场调查了解各地当年的销售情况和下年的种植计划,并随时向合作伙伴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掌握这些一手资料后,再指导种植户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让优选的产品在恰当的时机上市获得更好效益。2013年至2019年,李学文仅洱源小米辣就外销了四万多吨。

今年,李学文又计划着要尝试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打造“线上+线下”的立体销售模式。“要与时俱进地适应市场发展形势,不能掉队。”李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