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云龙开展“访农户、防返贫、促增收”走访活动——

“五问五看”暖民心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05 09:15

□ 通讯员 张莹 赵橙晨

2022年,云龙县聚焦“守底线、抓增收、提质量、促发展”任务,结合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和“我为群众算笔账”专项活动,开展以“五问五看”为主要内容的“访农户、防返贫、促增收”走访活动,有效推动政策、责任和工作落实,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的提升。

问家庭情况,看动态监测帮扶是否精准。坚持“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核查、一月一调度、双月一通报”,组织1471名县、乡、村组干部实地走访、了解13823户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家庭人员结构、收入支出和上学就医等情况,按照“一户一方案”和“一对一”结对帮扶的要求,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分类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三保障”、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等措施,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866户6368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上共受理办结救助2043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脱贫户子女实现“零辍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1096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照料护理协议,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31.181万元,落实临时救助621.88万元,未出现一户一人返贫。

问产业就业,看增收计划措施是否到位。聚焦一切为了农民增收,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居民和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一区一县”定位,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了解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打算计划等情况,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原则,突出抓好奶牛、肉牛、核桃、烤烟和五大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种植业、养殖业和以种植业、养殖业为基础的加工业,全县生猪存栏58.18万头、肉牛存栏13.87万头,现有茶园4.2万亩、泡核桃130万亩、麦地湾梨4.9万亩、中药材动态保有量15万亩、烤烟3.78万亩,形成推动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通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劳动技能培训,开展务工人员稳岗、返乡人员监测、岗位信息推送、转移就业输出行动,全力推进稳岗复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3385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8413人。探索“易地搬迁+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就近就业+劳务输出”模式,通过“点亮福堂·春风行动”,为易地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206个,有力地推动了群众增收。

问基础设施,看村庄人居环境是否改善。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发展的现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水电路网和农户的住房、饮水等情况,切实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绿美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扎实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46个村“多规合一”使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启动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成1.2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移动光纤网络和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核查农户的住房和饮水情况,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0户,完成投资1870.34万元的饮水安全保障巩固提升项目,实施覆盖59714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水费收缴奖补项目。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建成垃圾初级分类池5093个,完成380个自然村污水治理,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全覆盖,绿美云龙建设取得实效。

问民风民情,看推进乡村善治是否有效。以开展“我为群众算笔账”专项活动和“五问五看”活动为契机,结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的开展,采用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火塘会等形式,与群众算清“补助是什么”“补助了多少”“补助发到了哪里”,确保收入测算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筹措资金,稳步推进1个示范乡镇、2个精品示范村和12个美丽村庄创建,9个州级“美丽村庄”正在公示。建立常态化保洁制度和“红黑榜”制度,开展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村庄清洁程度有效提升。积极推进杏林村、宝丰村等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试点工作,天池村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初见成效。

问组织协调,看挂钩帮扶责任是否到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构建起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领导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实现定点帮扶全覆盖。深化东西部协作帮扶,建成奉贤区“寻秘云龙”生活馆,实施“贤龙”劳务协作计划,争取上海投入帮扶资金4351.26万元,有力推动了群众收入增长、产业培植增效、乡村环境增色,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