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以总书记用典指引云南产业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5/31 16: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引用过不同历史典故,很多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却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政治战略,为新时代如何担当尽责、干事创业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云南产业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提速换挡的关键期,既要低头看路、埋头苦干,也要抬头反思、回头审视,唯有以总书记用典指引云南产业发展,方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找准产业发展“火车头”。2021年2月,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了《吕氏春秋》中“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的典故,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和要领,从而以点带面、以一持万。要立足“双碳”目标,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办好“林下事”、绘好“田间画”、弹好“湖中曲”、护好“草尖绿”、打好“沙化战”、写好“冰雪诗”,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绿色能源;要巩固基础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农业,开发高端农业,因地制宜推进和提升“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云南由农业资源大省向特色产业大省转变,书写“舌尖上的云南”新篇章;要整合利用好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高标准全方位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人间天堂,留住美景、记住乡愁,让“既有诗和远方,又有人间烟火”成为云南新名片。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坚守产业发展“阳光道”。2013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用了《道德经》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典故,意指政令繁多反而政令不通,莫不如保持虚静。产业发展虽然不是一锤子买卖,可以改弦易辙、重头再来,但始终劳民伤财、代价太大,必须一条道路走到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定要有产业发展的“道路自信”,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非必要则不起新炉灶、不喊新口号、不搞新动作,不犯朝令夕改、因噎废食、半途而废的错,坚决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动员全省上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朝着既定目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创造产业发展“万花筒”。2015年3月,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引用了《孟子》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典故,意指事物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和客观情形。云南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差异大,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风,各有各的产业引擎和动能,不能“一刀切”、齐步走,等量齐观、一概而论。必须要尊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依托现场办公会等一线工作法,全力推动滇东工业、滇西文旅、滇南农业重点发力和滇中全产业链全要素化发展,加快布局“数字+”产业体系、“高中低”产业带、“外中内”产业圈和“大中小”产业量级,定时定策定目标、管人管事管项目,为各地区产业发展定向把脉,为各重点项目推进保驾护航,创建全省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产业发展环境。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深耕产业发展“责任田”。2018年4月,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引用了《荀子》中“积土为山,积水为海”的典故,比喻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云南产业经济虽然基础差、底子薄,但空间大、前景广,产业振兴潜力无限,产业强滇切实可行,只要锚定目标、上下求索,自可水到渠成、否极泰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产业发展不是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指点江山、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全省上下必须久久为公、善作善成,必须耐得住秋收前的酷暑,熬得过黎明前的黑暗,必须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内卷、也不躺平,尽快迎头赶上国家的发展步伐和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而实现漂亮的弯道超车和后来居上。

 

供稿人:褚世杰      巍山县五印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