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大理州“走好走稳产业强滇之路” 第三届“彩云杯”网评大赛(大理赛区) 参赛投送稿件

一片茶叶托起的经济绿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5/31 16:15

“绿叶”是春天象征,是环保能源的形象大使,是生机与活力的标签。而茶叶则是这些绿叶当中最为翠绿最有价值的一片之一。它的颜色不仅给人舒适的好心情,它的体香,它的颜值,它的效能,让人魂牵梦绕……它轻得飘落听不到声音,它小得让人心生怜爱,它重得让人拍手称绝,然而它的潜能却与最为普通的外表大相径庭,时刻散发着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气度和品质。有人说它,不外如是,仅仅是一片树叶,而我却对它情有独钟。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是历届南涧县委政府努力的方向,而恰恰就是这样简单朴素的追求,源自无量山的这片绿叶成就了南涧这块潜能的经济绿洲。

无量山坐落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因山“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得名“无量”。这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四季不分。鸟语花香的山里间孕育了许多珍惜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2021年,南涧县荣获“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国家茶叶产业示范县”,历届荣获的“中国天然氧吧”“春天最早抵达的地方”等荣誉称号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见证。

南涧,盛世人间天界溪水润泽的地方,亦是一方孕育“南方嘉木”的福地。作为茶树起源核心区域的南涧,它的山山水水和世居于此的万千生民,与茶的缘分很深、很久。据考证,茶多为“濮人”所植,南涧县境内曾为“濮蛮”所居。蒙舍千年知饮茶,《蛮书》史册传佳话,史书中承载了岁月的缕缕茶香。早在唐朝咸通四年(863年),樊绰撰写的《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就专门记载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现与南涧县山水相连的景东县,银生城界诸山即无量山和哀牢山一带,蒙舍蛮是南诏少数民族的泛称,可见南涧地区在唐朝以前就栽培与饮用茶叶了;清代《蒙化府志》中记载:“无量山,高大无量故名。昔蒙氏封为南岳,界连定边县(今南涧县)景东府。”又载:“山茶,本高丈余,有宝珠分心蝶翅馨等十种”。

顺着历史的车辙,我们不难发现,茶叶在南涧从古至今,都是世代先民生活和贸易的珍品。一段段茶的历史和故事,这片沉睡多年的绿洲依旧焕发着绿色澎湃的动力,为当地群众孕育着源源不断的经济源泉。茶作为一种经济收入,在南涧,规模化种植茶树主要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最初为自由零散种植,一般在房前屋后和地埂上种植。境内较大规模种植茶树,始于民国27年~28年(1938年至1939)前后,广泛采用的栽培种植方式都是“棵对棵,顺山坡”。

南涧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位于大理、临沧、普洱三州市交界地带。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条件、保存完好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植被,所有的因素造就了南涧的宜茶环境。南涧也视为大理州重要的产茶基地,茶叶总产量占全州60%,是云南省主产茶区的“西大门”,也是云南省屈指可数的产茶大县之一。南涧茶区分为无量山茶区和哀牢山茶区,90%的茶园分布在无量山茶区。无量山茶区茶汤汤色橙黄明亮,香气嫩香浓郁,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匀明亮。哀牢山茶区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滋味鲜爽、醇正回甘、清香持久的品质特点。

茶起源于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如今已成为风靡全球的保健饮料之一,被举世公认为“天然第一保健饮料”。栖息在山野林间的绿叶宝剑出鞘,为世人送去大自然的恩赐。

南涧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把茶叶产业逐渐打造成南涧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山生态茶园11万亩,其中3.1万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产地认证;有古茶树3万多株,已完成11700多株古茶树的数据采集;有茶叶企业5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有茶叶专业合作社35个,种茶农户2.6万户;茶产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高山、生态、净土”,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上,南涧县依山就势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三张牌,在发展中,把一片茶叶的最大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三产融合、多业叠加,把无量山的高山茶园打造成茶在林中,茶林相伴的高山生态茶园,逐步形成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的美丽茶园,携手全县各族群众向“一片茶叶一片绿洲”的金山银山之路阔步迈进。

(沈嘉彦    南涧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