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紧盯目标  精准发力

推动“宾川之变” 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1/10 09:31

1月6日,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高云磊率队上线“大理之问”访谈录节目,就“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工业发展、产业培植和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解答。

将年度目标工作任务确定为“首答题”

在“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中,宾川县坚持“边讨论边整改边见效”,对存在的问题精准制定“四清单一方案一突破”,将年度目标工作任务确定为“首答题”,坚决推行一线工作法和现场办公制度,全力打好产业融合、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攻坚战,全县经济实现高开稳走。

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高云磊介绍,通过活动开展,干部作风也得到明显转变,全县各级干部将“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与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有机融合,坚持“清单”在一线调研形成,“方案”在一线协商制定,“重点”在一线联动突破,“答卷”在一线督导评议。两个多月来,共整合项目资金3477.64万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477个,2075名在职党员“志愿式”服务32975小时,全县各级各部门在“找差距、明路径、求突破”中形成了“四清单一方案一突破”,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的思路更清、措施更实、干劲更足。

瞄准定位,推动产业发展

宾川县锁定将宾川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水果之乡和文化旅游目的地两个发展定位,聚焦工业、农业和文旅三个产业,找准突破点,推动宾川高质量发展。

在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方面,重点在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构建产品营销体系、农产品加工冷链智慧物流和筑牢“三水”(水源、水网、节水)基础上求攻坚突破。

在建设文化旅游目的地方面,重点在创建鸡足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做精做美鸡足山康养小镇,做特做靓县城片区,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经济走廊,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上求攻坚突破。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水果产业方面,宾川县全力培育“两果”优势。实施了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项目建设,柑桔脱毒苗圃基地、葡萄品种区试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水果种植面积达32.66万亩,预计总产量76.15万吨、产值62.33亿元。年加工10万吨柑桔自动化分级包装及精深加工流通生产线和20万吨水果精深加工流通生产线开工建设,宾川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鲁地拉西线提水(一期、二期)、海稍水库扩建、滇中引水宾川段、桑园河治理等项目快速推进。

文旅产业方面,宾川县充分发挥“一山”特色,推动鸡足山独特历史文化与干热河谷特色水果产业、“美丽县城”等全域旅游资源融合发展。鸡足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稳步推进,白羊村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宾川红色旅游线路被列为全省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乔甸新庄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入选文旅部示范案例,“重走霞客路·鸡足灵山行”丛林穿越挑战赛荣获全省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效得到充分显现。

直面挑战,狠抓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不足是宾川县最大的短板,宾川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到了退无可退、避无可避的境地。

答好“大理之问”宾川答卷,宾川县按照“远期谋划产业、中期整合资源、近期抓实项目”的思路,树立大抓工业导向,横下一条心狠抓工业发展。

一要做强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围绕冷链物流、分级包装、精深加工,谋划包装项目,强化项目合作对接和规划研究,积极引入国内大而优的企业合作建设宾川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县以水果为主的高原特色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业产值达80亿元。

二要做优新型建材产业。强化保障服务,帮助洪水塘建材产业片区企业全力将“两高”“双控”政策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全力支持滇西水泥厂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破解白果箐砂石料开发难题。依托洪水塘片区重点发展水泥、砂石骨料、氧化钙、建材装饰等新型建材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50亿元。

三要做大绿色能源产业。按照建立一个专班、制定一个规划、完善一套政策的“三个一”理念,积极谋划“风光水储”“源网荷储”示范项目,打造以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一体化开发的滇西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绿色能源产业产值30亿元。

以问促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高云磊介绍,发展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宾川县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优服务,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十条措施”,建立了一次性告知申报材料、一个环节当天发照、一律缩短办结时限、一件事一次办、“一对一”专人代办的“五个一”政务服务模式,政务服务“好评率”达100%。下一步工作中,宾川县将对照先进地区的营商水平,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改革引领。深化国企、财税、地方金融、能源等经济体制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落实企业开办时间1个工作日办结要求。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只进一扇门”。建设“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市场监管精准化。认真落实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制度,畅通企业诉求反应渠道,一月一走访,及时助企纾困。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全面达标达优。

三是强化产业招商。紧盯产业项目,落实好一把手招商,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一个项目、一套服务专班,扶持好现有企业,服务保障好即将落地企业,用心用情解决好市场主体的实际问题,确保项目“招得进”“落得下”“能发展”。

本报记者 苏云慧

访谈时间:每周四上午11∶00-12∶00直播

访谈内容:就全州及各县市发展滞后的症结在哪里、过去加快发展的优良传统是哪些、干部的思想素质是否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干部的能力水平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否担当务实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并就推进全州及各县市加快工业发展和产业培植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找问题、寻根源、明方向、提措施等工作进行访谈追踪。

收听收看方式:通过大理广播电视台102.7和90.2频率、微信公众号、抖音,大理日报微信公众号、12县市融媒官方新媒体号收听收看直播。《大理日报》第5版每周专题报道访谈情况。

热线电话:0872-2121027 0872-2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