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9/28 08:53

在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  (红外相机摄于2017年1月20日,图片由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提供)

□ 通讯员 张永勇

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巍山县青华乡境内,是全国唯一以绿孔雀为单一保护对象命名的保护区。1988年,经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州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0公顷;199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至1000公顷;2016年5月,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以下简称管护局)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管护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战略思维,全力推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管护局把资源管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压实责任、强化工作力量、开展日常巡护及重要节点把控等措施,确保做到对森林火灾隐患零容忍、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零容忍,为保护区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保护区内布设有50台红外相机,建立了全区监测网格体系,由专业人员定期回收红外相机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野生动物物种及种群数量。同时,根据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和生境,布设固定监测样线15条,通过样线观察野生动物实体和活动痕迹、聆听鸟类鸣声等方式定期开展监测工作。截至今年8月,保护区共监测到鸟类163种、兽类17种、两栖及爬行类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6种,保护区还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毛红椿。

2020年11月,管护局协同巍山县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林草局,在保护区设立巍山生物多样性共建公益诉讼保护基地,实现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多部门联动,并对1起环剥国家保护植物的案件进行审理。今年5月,同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保护区设立大理大学农生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合作。

今年以来,管护局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并通过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数据分析合作,共有黑颈长尾雉、赤麂、黄喉貂等10种野生动物先后8次登上CCTV-1综合频道《秘境之眼》栏目,有效展示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联合大理大学在保护区开展大型真菌调查,并及时制作了常见毒蘑菇图谱在保护区及周边进行广泛宣传,指导保护区群众合理有序采集可食用野生菌,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种类、分布、习性等形成本底数据,促进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