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大理市古生村:唤醒“乡愁”记忆的“实验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8/30 09:26

古生村航拍图。(摄于6月25日)

□ 特约记者 黑浩川/文 通讯员 杨 阳/图

近年来,大理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以“守住青山绿水、留住最美乡愁”为指引,把保护洱海“母亲湖”作为留住“乡愁”的生命线,将古生村这一州级乡村振兴试点作为唤醒“乡愁”记忆的“实验田”,探索出了“乡愁实践”的古生经验。

抓规划明方向,留住“乡愁”之基。结合古生村的山水文脉、资源禀赋及传统历史文化,按照“保持古生村自然格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科学编制了《古生村省级示范村规划》《古生村乡村振兴规划》及《古生乡愁小镇总体规划》,对古生村“乡愁”产业进行系统谋划和布局,用规划来引领“乡愁”建设及发展。

抓生态护环境,留住“乡愁”之本。将生态作为“乡愁”之本,以洱海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为统领,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入湖沟渠治理;完成“绿线”范围内53户农户搬迁,建成湿地3000平方米;完成河道核心区土地流转,实现绿色生态种植,古生村逐步成为洱海之滨生态环保优先、田园风光秀美、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抓建设重传承,留住“乡愁”之魂。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的发展思路,古生村实施了“七古”(古建筑、古民居、古巷道、古树木、古习俗、古技艺、古传说)保护工程,守住了千年古村的风貌和历史文脉,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传统民居风格得以保持及延续;将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村规民约,“乡愁”文化与乡风文明相得益彰,古生村“乡愁”文化不断得到活化。

抓产业促转型,留住“乡愁”之脉。深入推进古生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古生”牌绿色有机产品;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现代农庄、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生态休闲旅游和民俗体验度假成为古生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古生村“乡愁”产业和“乡愁”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抓民生强基础,留住“乡愁”之根。按照让乡村“更宜居、更美丽”的要求,整合资金1.16亿元,在古生村建成村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和“三线入地”等系列工程,改造提升村内道路4公里,实现生活垃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古生村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极大改善,“乡愁”情结愈来愈浓。

抓治理保和谐,留住“乡愁”之源。以党建引领古生村村民自治试点,建立健全了“组织为龙头、党员作表率、干群齐参与”的工作机制,积累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乡村治理经验,“乡愁”根基不断夯实。

2015年以来,古生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寨和基层党建与生态保护治理“双推进”示范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中国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下一步,大理市将紧紧围绕把古生村打造成“中国美丽乡愁第一村”和“乡愁文化发源地”的目标,加快古生乡愁小镇建设步伐,让古生村成为每个人“乡愁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