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云龙:沪滇帮扶扶“一腿”帮“一片”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8/04 09:13

□ 特约记者 赵雪梅

通 讯 员 李继明 杨伟松

夏末秋初,雨后的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空气清新。走进位于该村马金桥村民小组的云龙县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一股肉香扑鼻而来,五六个工人正在忙着加工、称重、包装盐泥肉,公司董事长徐琨斌说:“盐泥肉特别受上海消费者欢迎,今年的还有一批就销售一空了,这都得益于沪滇帮扶项目的实施。”

2016年,随着沪滇合作的加深,云南省政府驻沪办和上海市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办主办了“云南特色食品品鉴会”。品鉴会上,徐琨斌出品的诺邓火腿以4票优势,在盲品测试中胜过了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盲测的胜出,让诺邓火腿走红上海,也为诺邓火腿打开了通往上海的销路。此后,上海的“买手”们为诺邓火腿在改进包装、研发新品、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上海市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办工作人员到公司实地考察调研,并结合上海市场需求,给公司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徐琨斌说:“这些经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上的意见建议对公司发展帮助很大,从那以后,我们将原本粗糙的包装一再优化,出品了生食片、炒饭宝、煲汤宝、盐泥肉、滇味香肠等10多种产品,并以适合家庭食用的包装规格,打造出了‘诺邓一腿’和‘诺邓金腿’两个品牌。”

“沪滇合作、云品入沪”行动让云龙诺邓火腿等特色产品纷纷进入上海市场,但无法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2018年,350万元沪滇帮扶项目资金落户到了徐琨斌的公司,旨在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将马金桥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火腿村”,从而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2020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公司年加工火腿从一万多支增加到五万多支,产量翻了三番,公司固定用工人数从四五个人增加到十几个人,临时用工达8000多个工,与35户农户合作,对周边群众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公司员工黄爱庆告诉记者:“我在厂里上班4年了,工资很稳定,2400元一个月,厂里包伙食,下班后还可以做些家里的农活,比较方便我们。”

除了务工,公司还采取腌制和养猪两种方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火腿腌制合作方式就是由当地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代为储藏管理由公司统一标准腌制好的火腿,一年后公司回收;养猪合作方式就是由公司指定养殖品种,农户育肥后市场价低于8元每市斤的公司按8元收购,市场价高于8元每市斤的公司根据不同品种按每市斤高于市场价1至2元的价格收购生猪。在公司做了6年工的李琦告诉记者:“公司的这种合作方式很好,我们家2018年帮公司储藏管理了140支火腿,公司收购完后利润有5万多元。现在我一个月在公司干15天活,收入2500元,家里也继续腌挂火腿,我家离公司近,白天在公司干活,晚上在家管理火腿,这样可以多方面增加收入。”

徐琨斌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年公司发展不错,但诺邓火腿的价值还未被完全开发利用,比如诺邓火腿只取用猪的两条后腿进行加工,其他部位均未得到有效利用,这成为诺邓火腿产业发展的“堵点”,未来能不能研发出更多新产品,把整头猪充分利用起来事关诺邓火腿产业能否长期良好发展下去,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0年,这一难题随着又一个沪滇帮扶项目落户公司而得到了破解。当年8月,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积极参与沪滇帮扶、脱贫攻坚过程中,了解到诺邓火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捐赠了240万元,在徐琨斌的厂区内设立扶贫车间,帮扶企业投建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本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发展。“现代化生产线建成后,猪后腿以外的部位就可以用来制作腊肉、咸肉、罐头等附加产品,开发附加产品,既消化了企业和当地养殖户的负担,又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一美味。”谈及拼多多出资投建的诺邓火腿扶贫车间,徐琨斌滔滔不绝。

扶“一腿”,帮“一片”,这是沪滇帮扶工作在云龙的一个缩影。自沪滇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各级各类帮扶资金累计投入1.87亿元,帮扶项目涉及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核桃初加工、扶贫车间和农产品冷链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多方面,项目覆盖云龙县11个乡镇,为云龙如期脱贫摘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