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专题

彩云杯+遇事多同群众商量+党建引领+陈军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0/19 12:56

遇事多同群众商量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遇事同群众商量,既是管用的工作方法,更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制订出台政策措施,主观臆断,不是考虑怎么让群众方便,而是考虑自己管起来怎么省事,让群众吐槽不断;有的热衷于做显政绩的大声势、大手笔,对群众意见不当回事,群众恳谈会、座谈会无非是走走过场,问计于民几乎是做给人看的;有的眼睛朝上看,把从上面下来的叫“政治任务”,把打下面上来的叫“群众意见”, 上下失衡,对上级挖空心思揣摩,对群众要求需要不管不问,在他们眼里上级的考核重于群众的意见。

凡此种种,不管是出于“怕出乱子,不愿让群众知道太多信息”的顾虑,还是因为“怕丢面子,不愿听群众逆耳之言”的自欺,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权力观错位,宗旨意识淡薄。

不沟通就可能不畅通,不知情就难免不领情,不商量就可能不自量。有些事尽管出发点是好的、程序上是全的、理论上是对的,但因缺乏沟通和互动,“剃头担子一头热”, 工作脱离群众,就会出现“群众无感、干部不满”的现象;还有些人不仅不商量,甚至是糊弄欺骗,让学生披白塑料布装羊、把荒山涂上绿漆应付环保检查、用“表格战疫”来彰显防疫功绩、脱贫攻坚最后阶段高估乱估贫困户收入,感情脱离了群众,就会做出那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动机也在群众。与群众商量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毛泽东同志一生坚持“有事多和群众商量”,始终和普通群众心意相通。 习近平同志也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实践表明,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把群众的愿望、群众的意见、群众的情绪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办法和力量永远蕴藏在群众之中,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发力点、着力处。党和政府的一个决定、一项举措,往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遇事多找群众商量,时时、处处、事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尤其是要多听不同甚至刺耳、反对的声音,哪怕有时只有一点是正确的也要考虑到,问计于基层,问需于群众,找到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让决策建立在群众需要、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的基础之上。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商量是一种交换意见的情感交流,更是一种平等相待的政治姿态。遇事多同群众商量,不仅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让他们当家作主,更能从“不竭如江河”的群众智慧中汲取力量。

通联:云南省大理州纪委监委 陈军

邮编:671000

电话:1388725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