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董泽故居:

安然平和 淡泊明志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5/31 09:29

□ 李维丽 文/图

云龙宝丰,董泽故居门口一条青青的石板路,一沟清冽冽的水,水流过古镇,流到沘江,注入澜沧江,流入了太平洋。

董泽故居,这座大宅的步履很远,它身上镌刻着宝丰的光阴。

宝丰旧名雒马、雒马井,曾有300年的时间是云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后期雒马改称宝丰。明朝时期,“董、尹、赵”三姓先后来到宝丰开采盐井。盐业经济的繁荣,这里古道、古物,商道、商铺,古桥、古民居密集。董家大院始建于明代,清末和民国初年做了扩建。董泽曾留学日本和美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扩建中融入了西方建筑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白族风格与西方元素融合的建筑特色,故居由5进院落组成,建有楼房12幢,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

揣测着故居的往事,顺着青石板路,走进董泽的故居。

故居一院是花园式的迎宾院,青石板地砖,院里开着黄色的小花,石凳、石狮、石桌在绿色的小径旁静静冥思,在面房建有中西风格相融的大门,两侧是当年轿夫和管理人员的住房。二院是正院,里面的桌椅、字画、旧物摆放整齐,布局雅致、大气,为主人居住、贵宾住宿及会客用房。三、四院是家里的小字辈们和做工人员、马夫等居住用房。五院是马厩。整个建筑在木头的底色里散发着旧旧的光阴,草木成林,石巷通幽。

在董泽故居的旧时光里,藏着董泽的故事,透着董泽的生活气息。1888年,董泽出生于一个盐商大家,然而,命运多舛,他的父亲早逝,只有母亲含辛茹苦地供他读私塾。在两位堂兄的资助下,董泽18岁时离开宝丰,到大理府院读书,再后又考入省贡院。1908年,20岁的董泽考取了留日公费生。在日本学习期间,董泽加入了同盟会,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造就了董泽的励志人生。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日本读书的董泽回国参加革命,并参与筹划进攻南京总督府。不久,董泽回滇担任云南军督府秘书,并深得云南军都督蔡锷的器重,鼓励其为云南地方发展服务,着力加以培养,1912年由都督府保送他赴美国留学。拳拳报国之心,不因距离而淡化,在美读书期间,董泽曾回滇参加蔡锷等人发动的倒袁护国运动,并就任护国军总司令部秘书及驻香港联络员等职。护国运动胜利后,再次踏上赴美征程。1920年,32岁的董泽获硕士学位。

“东陆钟灵高教兴滇先行者,宝丰毓秀杏坛席珍第一人”,这是董泽故居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也是对董泽的另一个高度评价。在云南,云南大学是无数莘莘学子向往的高等学府,这饱含着董泽的汗水和智慧。董泽从美国学成归来,娶了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之妹为妻,他向唐继尧建议云南单独创办大学。于是,唐继尧委托董泽与教育司长王九龄共同筹建办学。经两年多的努力,1922年12月,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二所大学——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终于建成,董泽被任命为校长。干一行、爱一行,董泽在大学主持工作期间,既认真于教育管理,又加深自身学术造诣,1925年他又获“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1930年,云南省政府决定改私立东陆大学为省立东陆大学,董泽才辞去校长职务。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董泽将自己在故乡的私产全部捐献给地方,用以创办云龙第一所农职业学校。这副对联就是对董泽的赞誉。

大学校长自宝丰古镇走出来,盐商走南闯北的见闻,悠悠的驼铃声,浩瀚宇宙知识的声音早已生长于心,一个古镇,或者一个人的成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之后的安然平和,洁净无物,淡泊明志。

上百年的光阴,今天人们来到董泽故居,是怀念这位伟大的校长。

除担任大学校长外,董泽有很多身份,他还先后担任过云南教育司长、财政司长、交通司长和富滇银行总办等职务,为云南省的教育、交通事业作出了贡献。

1972年,董泽在昆明病逝,享年84 岁。

董泽故居于200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对外开放,云南大学张文勋先生题写了“董泽故居”匾。近几年,前来董泽故居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或瞻仰校长的故事,或研究故居建筑样式,或读书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