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喜洲,历史悠久的苍逸图书馆旧貌换新颜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3/02 09:08


喜洲苍逸图书馆外观。 [记者 赵丽花 摄]

□ 杨  霞

在喜洲,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图书馆——苍逸图书馆,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便是无数知识分子聚集交流的重要文化场所。

苍逸图书馆是由当时喜洲镇教育会委员严子珍先生捐资兴办的乡村图书馆,是喜洲古镇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公共图书馆。严家在当时喜洲商帮四大家中财力最为雄厚,严子珍先生热心公益,不断捐资、捐物重修正义门、疏浚下关西洱河淤塞河道、设立喜洲医院、开办五台中学……兴办了许多造福地方的公益事业。捐资兴办图书馆,只是他经商发达后所做众多公益善举中的一项。因严子珍晚年自号“苍逸老人”,故将其捐资兴办的图书馆命名为“苍逸图书馆”。

苍逸图书馆为中式建筑,朝向为东西向,其主体建筑是喜洲地方传统的木构架两层建筑,屋顶模仿大理地区寺庙建筑常采用的“一主二从”的屋顶形式,中部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南北两侧接两坡悬山顶,歇山顶屋面翼角起翘,正脊两端饰以一对巨大的鳌鱼,底层和楼层檐下均有斗拱、飞檐,整个建筑端庄大气。主馆内置有严子珍先生的全身照,陈设雅致,光线明亮,窗明几净。

苍逸图书馆的正面是花坛,栽植有各色花木,花坛正中是以大理石栏杆围护着的严子珍先生捐建图书馆纪念碑。图书馆东北角还建有一个六角攒尖顶的“文惠亭”,掩映在苍松翠柏、秀竹名花之间,显得非常的清新雅致。从馆中西望,不仅可以看到高大雄奇的苍山,还能看到正义门上的魁阁,布局设计精心巧妙。

据记载,苍逸图书馆于1938年1月动工兴建,于翌年9月竣工,共19间馆室,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共藏书3046种,10613册,以善本古籍为主,包括《资治通鉴》《万有文库》等。1940年1月1日, 苍逸图书馆在滇西抗战的烽火硝烟中正式开馆,时任大理县县长王仲杰率领众多乡绅百姓亲临庆贺,不仅为图书馆的成立题写“严子珍先生捐建图书馆纪念”碑名,还亲笔书写了由白族著名学者赵甲南先生所撰的《新建苍逸图书馆记》碑文,在图书馆前立石碑纪念。作为深负雅望的当地文化人的代表, 赵甲南先生深知在长期封闭落后的乡村地区兴办图书馆的不易与艰辛,深知图书馆的兴办对喜洲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意义,不仅欣然撰写《新建苍逸图书馆记》以记其事,还题写贺联:“落成于二十九年,此馆可长存不朽!搜集有三千余卷,何人能遍阅无遗?”以表达喜洲当地文人学者对图书馆发挥传播知识功能、启迪民智作用的殷殷期望。

八十余年后,在原址上,苍逸图书馆以崭新的面貌静静呈现在世人眼前。书店改建依循古建筑风貌,只在内部装饰做些微调整,外部历史斑驳,内部陈列充满现代气息,展示突出了与喜洲文化历史的协调与默契,仿佛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与呼应,可以称得上是古迹活化的“一本好教材”。同时,也为喜洲这座文化古镇增添了一个新地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

苍逸图书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书店,它重新营业后,风格转为以“书店+”的模式作为其发展的主基调,会定期举办免费观影会、诗歌朗诵会,也会不定期邀请名家小聚开讲座。当然,苍逸图书馆的复苏离不开政府营造的日益浓厚的全民阅读大环境。

苍逸图书馆除承载着公共文化场馆的职能外,还增加了休闲阅读区、文创展示区、路演平台、咖啡吧等,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喜洲的文化名片”与咖啡、文创的复合式文化生活空间。书店目前共有10000多册书籍可供读者尽情畅读,并通过制作明信片、书签、相册以及手绘地图等形式展示出喜洲之美。同时,还引入当地扎染、泥塑、甲马等文创产品,将文化融入商业,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图书阅读感受。

总之,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在这里,你都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