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暗夜里的叩门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10/13 08:56

□ 杨亦頔

此时,我们回到百年前,看到鲁迅先生笔下的那间“铁屋子”,绝无窗户,万难破毁,还有熟睡并即将闷死的人们。

空气渗凉,如流体封堵人们的口鼻,暮色如染,是滴入水中的浓墨,喑默的永夜,指节与门相触的响声清晰而响亮,在暗室中昏睡并即将步入死灭的人在直穿鼓膜的叩门声中猛省,渐至觉悟,甚至起身踏出了毁去这“房子”的初步。阵阵的敲击声来自于游荡在遥远欧陆的巨影——共产主义,张伯简即是那些在巨响中被惊醒的人中之一。

剑川古城,文献街,不规则的青黑路石是时间的肌皮,过人、落鸟、自行车,甚至夕阳也会引发老街细微的机能反应,所有自岁月深处而来的呼吸、脉搏、细语、足音被悄然记录。依照导航寻找张伯简纪念馆,眼前是一爿杂铺,问路人,说张伯简家不在这里,在文照街桥头过去,在乡人口中,没有“故居”,只有“家”。几经问询,过剑阳楼,转角穿巷见到青砖灰瓦的二层楼,楼顶红旗风展。与喧沸闹市相背而立,昔日的档案馆被辟为张伯简纪念馆,披染一身尘嚣,甫一进门就看到写有朱德题词的屏隔“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是历史的钥匙,也是现实的答案。

那是百余年前,一位“叛逆”青年的出走。1919年3月,自云南大理省立第二中学毕业的张伯简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奔赴广州,担任一所滇军医院的军需官。广州数月,隐藏着张伯简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悖论——面对人心日险、举步维艰的现状,即便身处南方革命的中心,他也无法找到任何出口。他的彷徨、思索、犹疑具化为《南越游记——稚青日记》中的墨迹,稚青,张伯简别字,稚木青禾,勃勃待发。

时近黄昏,张伯简纪念馆中光线微暗,布展灰白为主,焰红衬出的区域是他思想的光点和行动的足迹。拼割为五边形的红的墙面中间是张伯简黑白半身照,是在刀林火丛中穿行,也是在长夜里迎待新光。从剑湖到塞纳河,沐着高原浓醇的阳光或是眼触倚在勃兰登堡门门顶的圆月,无法想见一个西南边地的白族青年是以怎样的坚毅走完横跨亚欧的革命长旅。

在纪念馆门侧的对联中,张伯简是革命的“先觉者”;在后来人的视域中,他们无疑是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取火的普罗米修斯。回到1919年12月的巴黎,求学之路于张伯简而言并不顺利,他必须以做工来维持学业,在资本主义的穹窿下饱食旅居异邦备受歧视的痛苦。一年后,张伯简与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学会”相遇了,他在投身社会运动的同时保有着难得的清醒和对时境的审视,他在报章上发表《勤工俭学变迁略史》,也在“勤工俭学”之外寻求挽救革命危局的门径。1921年冬,张伯简由巴黎转赴柏林并加入共产党,此时,他与“旅欧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的周恩来、蔡和森等人并肩战斗,赵世炎极赞他“信仰很坚,诚实又有见地,且善活动”。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成立,周恩来当选宣传部部长,张伯简被选为组织部部长(未到任),无疑是对其的肯定和激励。1922年秋,张伯简抵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革命理论的厚壤为他注入了丰沛的养分,百卉萌动、利刃发硎,一位年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倏逝却耀目的华彩人生已经启幕。

<< 旅游小贴士

交通:从下关出发,有客运班线直达剑川县城,自驾从下关出发全程约140公里到达剑川古城。张伯简故居位于古城文照街,同时可以游览西门街明清古建筑群、景风公园等。

美食:剑川美食极具地方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剑川土八碗(红曲肉、酥肉、蒸腌鱼、排骨炖萝卜、炖荷包豆、粉丝鸡蛋丝、木耳炖豆腐、拼盘)。此外,还有地参、松茸、羊乳饼、芸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