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平川武装暴动的指挥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3/03 09:49

□ 杨宏毅 杨剑年

宾川县平川江外村文昌宫,曾经是平川地区武装暴动的指挥所、抗日战争驼峰航线电台设置地,平川武庙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又作为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镇公所的办公地点,为山区平川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列入大理州革命遗址加以保护。

江外村文昌宫曾经建有大殿,前、中、后三大堂及左右厢房、耳房。门楼为古碉牌楼式建筑,两侧设有门室,可左右护持,门楼设有瞭望孔,整座门楼威严壮观,设门而不守,有放而警严之势。

中堂系瓦顶墙柱结构古式建筑,一幢三间,宽敞明亮,中间为通道,左右边间呈威仪文武牌容。中堂后的大殿花脊亮带、飞檐翘角、台高风朗,呈典型宫廷式建筑。殿内的佛龛上,塑有孔子、文昌塑像。中门边窗围栅栏,均为名工巧匠所镂。大殿西侧有南北耳房,殿前植常青树、火把花树各一株,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静典雅。前、中、后三大堂为中轴式建筑,站于门楼,中堂、后殿一目了然。

同治元年(1862年),杜文秀派骠骑将军杨荣遏制三姚要道,曾以江外村文昌宫为将军督府,后殿大堂为骠骑将军断案之所,平川新城建成后,将军督府改为孔庙,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圣诞日),平川各界知名人士及教师、附近村庄学生会到大殿内祭孔(称为祭丁),以示尊重儒学,弘扬文化。科举时期,开办宫学,文昌宫内办学校,邻近八乡,赴学者众多,培养出贡生、举人,文墨绅官,一时之盛,风靡平川。

抗战时期,美军配合中国抗日部队对空作战,在文昌宫内设驼峰航线电台对空指挥,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日寇侵入保山时,日军投放细菌弹,霍乱病殃及平川,军医夏致海夫妇在江外村文昌宫内为民疗疾,及时扑灭瘟疫,挽救了平川人民的性命。

文昌宫是平川地区地下党前期的主要活动场所,1949年5月4日,在文昌宫内成功地指挥平川地区武装暴动。1952年,宾川县土地改革工作队进驻平川,住在江外村文昌宫。1955年,江外村在平川地区率先成立了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为永兴农业合作社。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文昌宫内办学兴教数十年,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平川武庙位于平川街中心西堡门旁。据现存于庙内的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香火碑记》记载:平川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邹应龙开创平川城池时。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前任司主王二爷与邹司主协力捐资重修,占地约600平方米。建有正殿一幢,坐西向东,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建筑,花脊帮鳌,四带出阁,面阔12.2米,进深9.3米,高约6米。大门向北开,为依墙出阁式门楼,进大门分上下两院,上院上三级台阶为正殿,内供奉岳飞、关羽圣像。下院南北两厢房,一幢三间,中为院心。

民国初,武庙即改为国民党乡镇区公所办公处。1949年5月4日,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大营、下川、平川区武装暴动成功后,于7月在武庙成立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后,发动群众支援部队,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政府的嚣张气焰。

新中国成立后,曾作过平川区治安委员会、区、镇公所、卫生所等。后分给平川街居民暂住。2002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将两院撤并一院,拆除南北两厢为一大院,新建大门等。现存大殿、南厢房、大门等建筑,南厢房和大门为近几年修建。院内种植了花草树木等,作为平川老年活动中心。庙内正殿属文物,现存乾隆五十九年《香火碑记》一块,碑通高1.05米,宽0.58米,石灰石质,对研究宾川明清时期建筑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