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视觉

泥塑、面塑融合白族文化 苏龙祥“捏”出了新气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0/13 09:24


陈列在大理市喜洲镇农耕博物馆的苏龙祥大型泥塑作品《开秧门》。整件作品共有人物200多个,人物神情各异,活灵活现,完美呈现了白族传统民俗开秧门时的情景。



9月4日,苏龙祥在工作坊内制作泥塑作品瓦猫。从谋生到创作,再到传承,苏龙祥对泥塑、面塑文化的热爱与日俱增,泥塑、面塑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6月1日,苏龙祥在大理一小向小学生们演示泥塑制作。苏龙祥经常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教授泥塑、面塑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流程。



9月5日,苏龙祥和培训班学员合影。目前,苏龙祥已传授泥塑、面塑学徒300余名。2017年他成立了大理州民间泥塑面塑传习馆,为的就是将中国传统泥塑、面塑文化发扬光大。



苏龙祥创作的烤制喜洲粑粑生活情景的作品。苏龙祥将白族扎染制作、各种民间小吃、传统节日活动用泥塑、面塑进行创作,歌颂大理各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苏龙祥传统泥塑、面塑作品。


□ 赵子忠 杨丽萍 文/图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是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以彩绘就完成了。

在大理市凤仪镇,有这样一位泥塑匠人,将本来没有生命的泥巴,通过双手一番精妙塑造,让它们焕发出了多姿多彩的活力,他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苏龙祥。

苏龙祥1974年生于泥塑世家,家中五代人均从事泥塑面塑行业,苏龙祥为第四代泥塑传承人。从小受泥塑技艺熏陶,耳濡目染下对白族民间泥塑艺术抹下一缕情愫。

1994年,苏龙祥跨入人生新的节点……以白族民居建筑泥塑、浮雕壁画及寺庙塑像为主,26年间,他辗转大理、丽江、保山等地,完成泥塑面塑作品23000多件。苏龙祥没有受过正规美术教育,以家传的技艺和超强的悟性从传统的坛坛罐罐中走出来,把一抔抔泥土变成一件件饱含大理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赋予了传统泥塑更多的文化内涵。

26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有了扎实的造型功底,更有了对家乡文化的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家乡浓浓乡愁的情怀,苏龙祥开始把自己对艺术和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理解融入传统的泥塑创作中。大理醇厚的本土文化是苏龙祥作品最突出的特色,凭借一身扎实的泥塑技艺,再加上对生活细微独到的观察体会,苏龙祥的每一件作品都力求把大理文化独到的韵味诠释得淋漓尽致,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断突破传统加以创新,它们表现的不仅仅是大理白族的家居生活和乡俗民味,更流露出苏龙祥对家乡文化的一片赤诚。

入行近40年, 苏龙祥对泥塑文化的热爱与日俱增,泥塑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2015年、2016年、2019年他相继被公布为大理市、大理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现任中国民俗文化研究院泥塑面塑委员会理事长。2017年他成立了大理州民间泥塑面塑传习馆,在潜心钻研泥塑作品的同时,希望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更多的爱好者,让饱含大理民族文化气息的泥塑、面塑文化开花结果,并不断传承下去。

(本报道由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