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史海

石榴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宾川曾经的政治文化中心 □ 杨宏毅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1/08 09:4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宾川县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地处金牛镇罗官村委会的小乡村石榴村扮演了“大角色”,一度曾经是宾川政治文化中心,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50年1月1日,中共宾川县委、宾川县人民政府在州城古镇成立,下设上川、下川、鸡山、平川、海东5个区党委和包含城区在内的区人民政府,原地下工委书记杨鹏翥担任首届县委书记。1956年2月10日,在古城州城召开宾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宾川县人民政府改称宾川县人民委员会。由于当时州城特殊的地理位置,老旧房屋很难适应新成立的县委、县人委及相关部门办公需要,加上供水等困难,报请上级同意,决定县城从州城古镇搬迁到牛井新村坡新建。因建设需要一段时间,为更好地开展工作,经上级批准,宾川县委、宾川县人民委员会及相关部门于1956年7月从老县城州城暂时搬迁到下川区石榴村办公。征用了石榴村地主周灿如、周维成家的房屋,县委及相关部门在周维成家房屋办公,县人委在周维平家办公,其他部门在周维凡、周维宇家办公。

周维成家的房屋按照传统的四合五天井建盖,到宾川解放时尚未完成。房屋整体坐东向西,主房建设用料全部为椿木树,并一直保留至今。南北厢房与主房形成走马转角形式,木栅栏装饰采用宾川椿树。据介绍,20世纪40年代建盖装修时,材料从宾川运送到昆明加工,完成后又运送回石榴村装修,木质精细,做工精美。一层堂屋门窗全部采用精细木雕雕刻,山川树木、花草鸟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门采用中西建筑模式,石材、砖瓦品质上乘。整院房屋一直作为供销社、村委会和老年活动场所使用,保存较为完好。

1956年6月26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宾川县首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石榴村周维成家主房二楼召开,时任县委书记李石秀主持会议,177名代表出席会议;7月,宾川县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选举产生了宾川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同年11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改称为宾川县妇女联合会;1956年7月29日至8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宾川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17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1956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宾川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石榴村召开,105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选举顾思义为人民委员会县长。

石榴村周灿如是周维成、周维凡、周维平三弟兄的叔叔,他家的房屋紧挨着周维成家,居周家建筑群中间,为传统的四合五天井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分配给村民居住,主院总体格局保存完好。

周家建筑群最东面是周维平和周维凡家,是建设最早的一院,1956年7月,宾川县人民委员会从州城搬迁下来后,就一直在这个院落办公。周维平和周维凡家建筑比较独特,大门开在南厢房西次间,坐北向南,一进大门,正前方是近百米的廊道,可分别进入前院和后院。进门廊道右边是前院,中间是双面开厦的三间二层土木建筑房,与南厢房相对,置于院落中间,一层中间为过厅,从前院经过厅可进入中心花园。花园与后院之间有一座东西向布局的大照壁,照壁上面飞檐翘角,彩画精美,东西两边各有两道半圆顶门,从这里可进入后院。花园照壁下是假山、半圆水池,东面为正房大厅,是整个院落的中心。正房坐东向西,为7间呈南北布局的土木建筑,纵贯前院、花园和后院。后院北面为北厢房,面对南面的照壁,与前院的南厢房一样同为土木建筑,单面开厦。整个院落西面是周灿如家的后墙,周家三大院落从西向东依次递进,构成院落建筑群,气势不凡。

随着牛井新村坡县城新区建设的推进,1957年12月7日,中共宾川县委、宾川县人民委员会机关从石榴村搬迁到新址新村坡,开始宾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

70年来,县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功能完备,云南省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一项项丰硕成果,闪耀在热区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