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乡愁

书香是最浓的乡愁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12/28 21:51

□ 李维丽

在诺邓,下午3点以后的阳光很耀眼,连同诺邓的盐井、老屋、大青树、书院也很耀眼。

“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皆依山构舍,高低起伏。”云南诺邓村以诺水为界,河东地势平缓,民居宽敞平整;北山地势陡峭,民居重重叠叠。站在河谷看诺邓,诺邓就像是挂在山坡的村子,村头的大青树的年轮不知起于何年,却一如既往地四季常青。古老的诺邓井,自汉代开采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口深深的直井下面,纵横交错的引水甬道流淌着时光,勤劳智慧的诺邓人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灶户”煮盐。历史变迁,现在的诺邓井已远离了喧嚣,井边的地上开满各色的小花,拍了一些照片,我就离开了,我的目的是去“云上乡愁书院”,却在去书院的一路上都见那些可爱的花朵,于是自言自语这是谁撒的花呀?有人说是当地旅游局撒的。不知花的名字,身边的朋友告诉我“太阳花”,是啊,因为它向着太阳开花。

书院位于河东一带,沿途“太阳花”点缀着往书院的道路,很快就来到书院,一座古老的大门,门楣上方挂着“云上乡愁书院”的匾额,原木色,在午后的阳光里这是一方安静之所,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和自在。书院是在古村原建筑--盐局古院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保留了原盐局的风貌,只是重新刷了油漆,做了合理的布置,放了书架、书桌等,留住了诺邓的乡愁,展现了古村悠久的文化,在厚重中焕发着新的活力。

徜徉其中,处处写满了历史,跫跫足音仿佛是与过往沧桑的感应。书院前是古时的盐地街,在过去,煮盐的“灶户”把制成的食盐交到盐局,盐官再把盐分发到各地销售,运盐马帮就从这里出发,走往东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腾冲、缅甸,北向丽江、西藏的“盐(茶)马古道”上,那时街上是来往的马帮、商人、灶户,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就因这样的繁华,在盐局前才有村中最古老的建筑万寿宫遗址,才有村中面积最大的民宅“四合五天井”,才有这条古朴深邃的古道,才有这么多人来到诺邓,想要读懂诺邓这座千年古村。

孔庙是读书人心中的一块圣地,诺邓远离都市,虽不是州、县驻地却建有孔庙,在动乱年月,诺邓玉皇阁被破坏,文庙却较好地保存下来,文庙大殿塑的是“布衣孔子”,在文庙的红墙外“礼门”上书“江汉秋阳”匾,可以看出古代诺邓文人致远清高的品性和追求,现在诺邓每年都举行祭孔大典,尊师重教传统从未改变,“云上乡愁书院”选址于诺邓,又为古村添了张新名片。书院现有藏书1000多册,以后藏书量会逐步增加,书院有藏书阁、阅览室、农民讲坛、农耕文化展示、休闲书吧……走进藏书阁,木制的书架上放着各种图书,墙上挂着各种字画,屋里摆着木质的桌椅、绿植和一些见证了诺邓发展历史的老物件,供村民、游客阅读、观赏。有张书桌上放置着一个陶罐,里面插着麦穗、莲蓬,一本绿色封面的《意林》放在陶罐旁,此时,午后的阳光透过古老的木窗和窗花倾斜在麦穗、莲蓬和书上,波光跳动,看书的人应该刚离开一会儿,可能去泡茶,翻开的页码悄悄告诉我,看书的人已经在这里待好长时间了。

古人早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会让你受益无穷。院里两把帆布伞下摆着原木的书桌、靠椅,坐下一起读书,一起喝茶,一定是最惬意的事情。院子很静,天井下石水缸里金鱼游来游去,睡莲静静打开,手执一本书,从此做个爱读书的人。若时间久了,抬头,天边或有雁掠过,或有一朵白云、或有一片绿叶,读鸿雁捎来的讯息,望一片云的变幻,嗅一叶的清香,品一口香茗,在书的世界畅游,在诺邓的岁月里驻足。在这里,我们素昧平生也能会心一笑,因为书院是精神的家园,弥漫着智慧和力量。

很多人来到书院,想着要和书结一段缘,和书院结一段缘,和诺邓结一段缘。而我来到书院,只能在一本书中,学做个安静的女子,坚持以后的每一天也读书,在文字里获得知识和心灵的宁静。

在书院,朋友和我聊个关于书店的话题,朋友说他很久以前的理想是在热闹的地方开个书店,他的书店里一定要种竹子、芭蕉树,再学煮咖啡。而我呢,我最想过的日子是读书——

在一个宁静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