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文化 >> 闲情

我的公公“刘大汉”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12/28 21:45

    

□ 边云燕

1961年的夏天,天气正是闷热的时候,弥渡县邮电局院子里来了个皮肤微黑、身材魁梧的“大汉”。他走路脊梁挺得笔直,声音洪亮。他就是我后来的公公刘体明,祥云人,1957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因为是通信兵,被分配到邮电局工作。因为他个子高大,声音大,说话正气,乐于助人,单位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刘大汉”,那时他才20多岁。

20世纪60、70年代邮电局各种条件都不好。工作环境不够好,以前在西街,后来搬到前进街,1964年才正式搬进现在的光明街54号。住宿条件也不好,只有木楼,几个职工住一个宿舍,很拥挤。

我公公那时工资只有20多块钱,每个月都要省着用,因为家里还有几张嘴等着吃饭。他跟那时的大多数人一样,娶了个在农村的媳妇,我的婆婆,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但因为有三个小孩,田少,也缺劳力,种出来的大米不够吃。我公公老家在祥云马街(现在的云南驿镇)的百长村,就在水目山脚下。那时交通不发达,他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有时工作忙,好几个月才回去。每次回家,大多数是从大三村走到水目山,大概需要5个小时。偶尔会搭车到清华洞,再骑自行车回家,但那时车少,很少有机会搭车。

当时,只有县级单位和公社有那种老式的手摇电话,都要从邮电局的总机转。我公公曾经在总机处工作,天天接电话,以至于退休后,家里人让装部电话,刚开始他都不想安,说电话铃声烦。后来为了和在外地的家人联系才勉强同意安装。

我公公因为家远,不经常回去,又烧得一手好菜,休息时经常在单位宿舍做饭。公公告诉我,那时,有几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偶尔会去他宿舍“蹭饭”,都喜欢他做的祥云菜。包括后来公公来照顾我女儿上学,偶尔给我们做饭,做的菜也是好吃得很。记得有一次,他做了回锅肉,女儿特别喜欢吃。他离开后,我试着学做,还特地打电话详细问了方法、步骤。可惜做出来后女儿却说没有爷爷做的好吃!

1992年,我公公光荣退休了。“刘大汉”退休时工资已经70多块钱,2008年到了1000多块钱,2017年增加到3000多块钱,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2年我公公把家里的房子二楼加盖好。2015年底又把全部房子拆了重盖,这次是两层的水泥房,还有三间小平房。虽然欠了一些债,但我们全家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再过几年就能还清。

我公公一直在弥渡工作,婆婆在祥云农村老家做农活,扶养三个孩子,所以婆婆特别辛苦,也落下一些疾病。公公退休后没有在弥城享清福,而是回到阔别30多年的家乡,和婆婆一起在乡下农村老家生活。1994年婆婆因病在大理州医院做手术,住院了一个多月,都是公公亲自陪伴照顾。公公在外面大声大气,做事雷厉风行,但是在家里对婆婆却很温和,很有耐心。公公退休回老家后,经常去田里帮忙干农活,他说以前让婆婆一个人在家受累了,现在尽量多干点。

我公公“刘大汉”今年已经84岁,身体虽然没有以前那样硬朗,但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清晰,对几十年前的事历历在目。我问他以前单位的事,他都如数家珍地详细告诉我。他也告诉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便利,想吃什么,穿什么都买得到,每过一天都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