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3年02月08日

再说“引洱入宾”

□ 张旗

宾川,属中亚热带冬干夏湿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559.4毫米,为云南省年均降雨量少之最;十年九旱,是有名的老旱区之一,不少村庄就是以干旱缺水为名的,如干甸、干地、干村、干河箐、干塘子、干海子等。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宾川人民书写在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这片沃土上的农耕文明史,就是一部抗旱史、一部水利工程兴建史。“引洱入宾”工程就是其中最辉煌壮丽的一座丰碑。

这个狭长的河谷坝子,南北走向,为东西绵延的大山环抱,西面的大理洱海、南面的祥云坝子海拔均高于它500余米。与大理洱海仅一山之隔,近在咫尺,高下落差,一目了然。站在宾川与大理坝子交界的老青山山脊上,举目四顾,东面的宾川坝子赤日炎炎,土地焦渴;西面的洱海浩浩汤汤,碧波荡漾,不能不让人望海兴叹。“引洱入宾”曾是十几代宾川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旧志载,清雍正五年(1727)就有引洱海水灌溉宾川农田的设想,“虽滨于洱海,又难逆灌,此限于地势,非人力所不到也。”(《雍正宾川州志》)

200多年后,再议其事,“宾川在洱海之东,地势较低数十丈,自令山镇三棵树山峡开河渠,直达海滨,筑堤置闸,引洱水入宾,灌溉中、北二区,计可增辟农田数万顷。宾邑农户二万余,诚能不假政府之财力,户岁出义务劳日四日至八日,期以五年、十年务底干成……则宾民之贫亦可舒矣。”(1939年《宾川县志稿》)

直至1958年“大跃进”,“引洱入宾”工程才真正付诸施工。当年3月,副省长张冲率工程技术人员亲临老青山工地现场,指示勘测设计;4月,隧洞工程开工。没有电,没有防水雨具,民工点着汽灯,披着蓑衣,手握十字镐、铁锤、钢钎,仍以传统方式挖土凿岩掘进,持续施工至1961年底,掘进532米,衬砌113米。施工三年多,先后有31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掘进17米,就有一人葬身老青山腹中。最终,因财力、物力、技术力量不足,在一次无法逾越的大塌方面前,首次“引洱入宾”工程下马停工。

1972年3月,在那个极其特殊的艰难年代里,“引洱入宾”工程再次上马,施工近一年,却因与当年开始建设的西洱河水电站用水的矛盾未能解决,再次被迫停工未遂。

十余个春秋一转眼就过去了。其间,“引洱入宾”工程的谋划一直在运作推进,从未停止。1984年3月,何志强省长在下关主持召开了对洱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论证会议。同年4月,省政府召开了专题讨论“引洱入宾”工程的办公会议,正式决定实施“引洱入宾”工程。由大理州人民政府组建“引洱入宾”工程指挥部,部署完成施工前期的各项工作。在1958年、1971年勘测设计的基础上补充勘测设计,完成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之后,1985年1月,又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第三勘测设计总队再次补勘设计,最后完成全部设计工作。

在国家和省、州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87年3月5日,“引洱入宾”工程第三次开工,开工典礼在大理市海东乡南村隆重举行。设计年引洱海水5000万立方米入宾,灌溉土地5.8万亩,总投资5710万元,由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承建。

老青山主隧洞在地下水水位线150米以下,最大埋深496米,施工七个春秋,穿越13条大断层,治服大涌水16股,发生大小坍方140余次,涌水50余次,而且,涌水常年保持每天45000立方米。施工中碰到的诸多困难,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以致施工方曾要求更改设计。工作点上,地下水从顶上和两侧激射而出,工人们长年浸泡在齐腰深的水中作业,浇筑工程异常艰难,曾先后两次由省补助,州、县自筹追加投资1574万元,总投资达7284万元。

由于施工截面小,现代化机械不能进洞作业,近20万立方米的洞渣,是以传统方式人工一撮一撮地装载运出洞外的;5万多方混凝土,也是人工一铲一铲地入仓浇筑的。施工中,建设者们不仅经受了高温、气闷、地下水侵蚀对身体造成的种种危害的酷烈考验,还先后付出15名同志牺牲的沉重代价。

1992年5月19日15时,随着轰隆隆一排炮响, 长7745米的老青山主隧洞宣告全线贯通。次日,新华社发了电讯稿,省委、省政府发来贺电。1994年2月23日20时,工人们浇筑完了最后一米混凝土,至此,老青山主隧洞拱墙和仰拱的浇筑任务全部完成。

1994年4月25日,“引洱入宾”工程竣工通水,通水典礼在老青山隧洞出口处隆重举行,清朝想,民国议,新中国成立后三上两下,宾川十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每年5000万立方米洱海水滚滚而来,灌溉被誉为“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的宾川沃土,宾川农业发展一步跃进黄金时期,迈上了快车道。至2012年,全县形成了以“引洱入宾”工程为龙头水源,海稍、花桥、大银甸3个中型水库为骨干,西水东调、南水北调、东水西送,总长2000多公里、覆盖全县的大水利灌溉网络。昔日赤地百里,一片枯黄的宾川坝子,蜕变发展成以葡萄、柑橘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面积、水果总产量均位于全省首位的“中国水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