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2年07月04日

剑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讯(通讯员 高文) 近年来,剑川县严格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工作,全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法保护,科学规划,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编制实施了《剑川古城保护规划》《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先后组建和成立了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剑川县古城镇村保护管理办公室、剑川古城保护提升指挥部,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主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剑川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实施办法(试行)》《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提供技术和法律支撑,为申报工作提供了具体抓手。

创新方式、挂牌保护,确保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恢复的真实性、延续性。2001年以来,挂牌保护91处明清古建筑,分两批公布了历史建筑125个。完成剑川古城、沙溪镇现状历史建筑基础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项目,建立剑川“数字古城”三维展示平台,以剑川古城整体三维实景模型为主界面,实现互动式全景展示,并通过热点设置整合剑川古城内历史建筑、代表性文物建筑等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展示档案,形成涵盖古城一街区一建筑全尺度的剑川古城互联网展示窗口。

聚集力量,修旧如旧,文物修缮和重要历史遗迹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快。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先后投入古城保护修复资金达2.84亿元,实施了古城市网入地、古城水系和智慧消防等基础设施工程,修复了古城东西南北等各主要街道、巷道、伽蓝桥等古建筑,修复西门街、景风阁古建筑群和9个明代院落,修缮原县委办公片区的5个名人故居等古旧建筑。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就沙溪古镇复兴工程搭建起合作平台,先后实施一至四期沙溪复兴工程,使一大批重要古旧建筑和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修复保护并重放光彩。

活化利用,非遗传承,为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文化活力。扎实推进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建设并于今年5月投入试运行,向社会开放。推出张伯简纪念馆、周钟岳故居、赵式铭故居等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精品项目,让全县历史文化资源串起来活起来。发挥修缮的余庆宫作用,剑川白曲传承展示平台进一步丰富多元化,持续加大剑川白曲技艺传承展示馆打造。将李瑞棻宅院打造成剑川大木作、木雕精品的传承展示和销售平台。将都司宅院打造为中央美院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拓展剑川木雕、剑川白曲、石宝山歌会节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涵,成立剑川白曲、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石宝山歌会、白族布扎、梅园石雕等14个非遗传习所和1个剑川白曲综合传习中心。

以人为本,宣传发动,凝聚古城保护合力。组织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入社区、入户开展宣传服务。在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和节庆活动期间,依托白曲宣讲团、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送展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引导全民参与共同保护。出台《剑川古城古民居保护修复补助办法》,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特色客栈建设,实施完成古城2620户古居民,评定国家五星级客栈15户、省级四星级客栈39户,有力推动传统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实施园林庭院评选。第一批评定“园林庭院”60家、第二批评定100家,有效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古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