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1年09月10日

国内湖泊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领域专家再次为洱海“把脉开方”

本报讯(记者 李百祥) 9月6日至8日,我州邀请国内湖泊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大理召开第二次洱海水质藻情专家分析会,再次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把脉开方”。

其间,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永定任组长,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教授王欣泽,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虞功亮,温州大学教授李仁辉,暨南大学教授韩博平,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爱军,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原湖泊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俊松,以及州内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先后到洱海湖心、波罗江入湖口、红山湾、沙村湾以及相关监测点位进行水质采样、开展现场调查。

在8日上午召开的专家分析会上,相关专家作了《洱海近年水质和藻类群落变化》《洱海水生态现状及变化分析》《入湖河流及重要沟渠污染负荷分析、洱海湖区加密监测情况》《洱海风场与流场的简要分析》等主题报告;专家组成员分别对洱海水质藻情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专家咨询意见。

专家组指出,今年1至8月,洱海流域气温持续偏高,为1957年以来同期第二高,降雨及入湖水量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分布极不均匀;水质主要指标波动明显;藻类群落结构不稳定、变化快、空间差异大。

专家组认为,当前的洱海水体营养水平仍然支持藻类大量增殖;秋季蓝藻水华发生风险高,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品种藻类异常增殖,有加剧水体藻相变化风险;暴雨径流冲击负荷对藻类异常增殖影响增大。

专家组建议,细化截污和水土保持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强化湖湾、河口和湖滨带的精准管控;继续做好藻类监测工作,持续强化蓝藻防控各项措施;深化研究大型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协同控藻和水质改善作用,科学开展生态调控;有针对性地开展藻华对饮水安全的影响、甲藻水华成因、风场和流场、湖泊内源负荷等专题研究,编制藻情分析的技术导则;强化风险意识,采取强有力措施开展洱海藻华防治工作,有效降低藻华发生风险。

州政府副州长、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指挥长李洋参加专家分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