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1年01月11日

学习《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大家谈④

字升:我将努力让民间歌舞世代相传

□ 特约记者 张树禄

1月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走进巍山县庙街镇云鹤村委会阿朵村,传统古村落保存完好,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民族文化氛围浓厚。适逢《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刚刚公布实施,记者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字升家中,忽然听到一阵嘹亮的歌声,原来是字升正在一边做饭,一边唱歌。2010年6月,字升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刚公布实施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共有8章42条,涵盖了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的条件、权利与义务,传承发展与利用,区域性整体保护,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全面,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对推进民族自治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遵循和依据。”字升感慨地说。

“现在《条例》已经公布实施,在下步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我将继续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创作好自己的歌曲,培养好接班人,让民间歌舞传统文化能够世代相传。”字升介绍说,“在巍山县文旅局领导的关心帮助及10位民间艺人的支持下,我和几位同事共同收集整理的《巍山彝族口传爱情古歌‘阿库者’》初稿已经完成,希望这本书能够尽快出版发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尽一份力量。”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从小喜欢民间歌舞艺术等传统文化,现在已经82岁了,我依然进行歌曲创作、书法、绘画、唱歌,用传统文化养人、养心、养老,有时还到云鹤小学、云鹤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新一代年轻人,才能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字升由衷地说。

“打歌是看会的,调子是听会的。”现年82岁高龄的字升是阿朵村人,他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打歌,先后搜集整理数百首民歌、打歌调,创作了上百首群众喜闻乐见的声乐作品和舞蹈音乐,出版了《腊罗把歌》音乐专辑、《巍山天籁》光碟,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学院派”民间艺人,一个能写、能导、能唱、能跳、能表演的彝乡歌者。为了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字升将祖先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无私地传授给下一代,经他培养推荐的省级优秀文艺人才就有10余人。

据了解,巍山彝族打歌集歌、舞、乐为一体,音乐是多声部的,男女对唱是打歌活动的灵魂,唱词是彝族打歌的生命,一曲多词,一领众合,非常严谨。打歌活动中,芦笙手、笛子手和大刀手是打歌的歌头,是情绪的挑逗者、节奏的统一者。巍山彝族打歌,以服饰、音乐、舞步的不同而作区分,它以自然传承、家庭传承等方式而世代相传。母亲背着孩子打歌、奶奶教孙女唱调,已成彝族千年的习俗,巍山彝族打歌曾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