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1年01月06日

别了,我的2020年

□ 陆向荣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路边的枯草还挂着昨夜的霜花,田间的贡菜已铺开绿色的地毯。时间就像手中一把握不住的沙,转瞬间2020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丰盈着我的人生,让我止不住在电脑键盘上敲敲打打,把流年珍藏。

2020庚子年的春节,“新冠肺炎”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让这个年过得极不平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和我的同事们,用摄像机、相机和手中的笔记录下了生活中太多的不易和感动。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每当戴好口罩挎上采访包出门,我都有一种上阵冲锋的感觉。不由得就想起了记者节写下的一首诗:“我们不是战士,却在炮火中/冒着生命的危险/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战地日记/笔墨和纸张,就是武器/我们不是工人,却在工地上/凭自己的耐心和坚持/用镜头和闪光灯/定格创业的艰难与辉煌……”

这一年,脱贫攻坚打响收官之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序幕已徐徐拉开。“脱贫攻坚百日行动” “三同五净两规范” “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多少扶贫工作队员舍家弃子驻村帮扶,“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工作的常态。当然,我不是驻村工作队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只是作为替补的一员偶尔从后方深入一线。因此,对于那些长年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战友,我始终充满深深的敬意。我们融媒体中心也把《脱贫攻坚乡镇访谈》作为报道的重点,派出精干力量深入10个乡镇,在乡村一线蹲点采访,创作出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系列报道。

这一年,在做好领导安排的时政新闻采访的同时,我利用节假日时间,继续着《巍山草根人物》系列专访。关于巍山彝族打歌、刺绣、扎染、制陶、挂面、养蜂、打铁、冰糖葫芦的深度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好评,部分作品还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文化报》《大理日报》刊出。假如有一天,这些作品真的结集成书了,我也可以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靠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这一年,我常常感叹:过去干工作有时可以闲着一只手,现在干工作恨不能再生出两只手。作为一名内刊编辑,每周四个版的报纸,几百篇文章2万多字的阅稿量,日复一日的采访,繁重的工作有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按时编好排好报纸的大样,有时下午一点多才吃午饭;为了写好一个稿件,有时清晨五点多就已在电脑前挑灯夜战。辛勤的付出自然也会有丰硕的回报,一年来,先后有10多件文学作品、250多件新闻作品在省州级报刊发表,还有书柜里新增的几本奖状……累累的硕果,让我感叹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

喜欢摄影的我,经常在周末抬着相机,记录下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美。巍山古城的云、政府大院古柏上的鸟儿、圆觉寺的红叶、大三家的樱花、静静的红河源……

满足贫困学子的新年愿望,捐款慰问孤寡老人,给重病患者捐款……滴水成海,大爱无疆。这一年,我也发起和参与了一些公益活动。自从有了微信,私人募捐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每次看到类似的私人募捐,我都会捐上一点,我不但自己捐,还会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捐。事实上,我不是有钱人,这些年,我个人也遇到过一些事,但我从没悲观过。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也有好多人在帮我,那种感恩的心情,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体会得到。

在工作之余,品酒聊天唱歌,偶尔在微信上发点小牢骚……这一年,我的生活也和小城的大多数居民一样,过得平淡安逸、波澜不惊。我多想,时光啊,你慢些走,或是干脆,就此停住。然而,南飞的大雁明年还会回来,消逝的时光却不能再回头。还好,人世间最幸福的,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我为自己拥有基层新闻工作者这样一份职业而感到幸运和自豪。

那么,就让我轻轻挥手告别悄然逝去的2020,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沉醉在文字的清香中,指点江山,轻舞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