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12月02日

前行的动力

□ 田兴明

人们经常用“加油”二字来为他人鼓干劲、争上游、夺取胜利。年初,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都为他们“加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武汉胜利了,湖北胜利了,中国胜利了。这充分体现了“加油”一词的强大魅力。

传说嘉庆年间,举人张瑛在贵州安龙为官时,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每到午夜交更时分,就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油篓提着灯笼巡城。看到哪家窗户亮着灯,就停下来高喊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加油喽!”待读书人拿来油灯,差人便给添满油,送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接着又向下一户亮着灯、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直到天亮。三十余年,夜夜如此,从不间断,使得当地人才辈出,这就是“加油”一词的由来。

我的老家桐梓县安宁村,漫山遍野、田间地头都生长着桐梓树,每年二三月开花。小时候,父母常教我唱童谣:“桃花开,李花落,桐梓开花点包谷”。到了八九月份,桐梓树结的果实成熟了,家家户户都下地收捡桐籽,剥桐瓣送到榨油坊加工。榨出的桐油经济价值很高,用途十分广泛,最普遍的就是当地村民晚上用来点灯照明。我读小学的时候,经常放学捡散桐籽、桐瓣去卖,以积攒点学费,对桐梓树的印象极为深刻。

千百年来,桐油点灯被贵州许多地方广泛使用,张瑛为读书人加的正是“桐油”。每当想起这个“加油”的典故,我就会联想到父母生前为子女加油鼓劲的往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红一方面军一部驻扎在桐梓松坎一带。为了解情况,掌握敌情,他们派出部分红军到我的老家酒店垭一带走访群众。然而,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欺骗,得知红军来了,当地的群众都跑到附近的树林和山洞里躲藏起来。当3名红军战士到我家乡安宁村时,全村只有我母亲一人在家看屋。红军战士向母亲说明来意,宣传“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富济贫是为了穷人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道理。母亲很受感动,搬出一张长凳请他们坐下,召唤上山躲藏的村民们回到了村子。后来红军根据村民提供的情况,将地主压榨穷人的不义之财分还给了大家。

红军战士的到来是偶然的,但他们宣传的革命道理,却深深地扎根在了父母的心里,由此催生的红色基因,融入了一对受尽旧社会压迫剥削的农民夫妇的血脉,影响并改变着我们整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

解放初期,我家分得了房屋和田地,翻身做了主人,父亲当上了农会主席,母亲也成了妇女干部。父母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土地改革和建立互助组的革命热潮之中。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个非常明事理、懂感恩的有心人,她把红军坐过的那条板凳当作宝贝收藏起来,从小就为我们兄弟姐妹讲述“红军坐凳”的故事,回忆当年红军到我家时的情形,以物示人,教育我们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并把这条红军坐过的凳子捐献给遵义会议纪念馆永久珍藏。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思想懈怠的时候,就不断地用红军精神来为我们加油鼓劲。

1958年,刚满16岁的我正读初中,县人武部征兵,我就在学校报名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嘱咐我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的当兵,像当年的红军那样,跟党走听党话,保家卫国,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人。父母的这些嘱托和教诲,使我在50余年的军旅生涯中不断磨炼自己,经受战斗的考验,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我的大哥二哥,他们都曾当过老家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我的其他几个弟妹都分别担任过中学校长、书记、县法院院长、市医院科长、镇长等职。他们无论是在边防部队、司法战线、地方行政,还是在三尺讲台、医疗卫生、新闻宣传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党员八兄妹”,当地群众都称赞我们是“红色家庭”“传统之家”。

这个关于加油的故事,鼓励我们始终不忘党恩,牢记初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加油工作,不断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如今,我们八兄妹中,最小的弟弟都已60有余,虽然我们已经退出了工作岗位,但是我们要把家族的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融进后辈的血脉里,永不褪色,使之成为家族世代砥砺奋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