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12月02日

祥云东山乡:脱贫致富有“牛人”

11月20日,东山乡妙姑村养牛户熊成翠正在给牛添加饲料。

□ 通讯员 陈 琳 文/图

“下小牛犊啦,8天前才下的都有我腰高了。养到三个月大就能卖到一万多块钱,已经有老板找我预定了,我还舍不得卖呢!”傍晚时分,自朝章还在山上割草,妻子于自秀独自坐在牛圈旁等着丈夫,开心地跟笔者说着这头未满十天的小牛。在祥云县东山乡妙姑村,没人不知道自朝章一家,他家过去仅靠两亩玉米地和一头土黄牛赖以为生,属于妙姑村典型的贫困户。

“刚开始村里动员我家养新品种牛,我们都不想养,一万多块钱的牛养亏了怎么办?”于自秀说,“现在好了,我们每天就用家里的玉米秆和山上割的草来喂,牛长得又快又肥,几个月就能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

只有打破思想上的禁锢,才能冲破行动上的阻碍。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妙姑村用活“一村一品”项目资金,以“合作社+带头人+养殖户”的模式 ,将专家“请进来”,把养殖户 “带出去”,通过现场授课、培训、考察学习以及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现有养牛户及潜在养牛户全覆盖开展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彻底扭转了“养牛就是副业”“养牛要点农家肥就行”“牛就是要到山上放养”“冻精改良要出钱,不划算”等落后的思想观念。

“半年来,我们发出去的17头牛一共下了5头小牛,平均每头小牛给每一户带来了1万元的收入。在第一批尝到甜头的‘牛人’的宣传发动下,第二批牛的‘认购代养’成了香馍馍,现在就有贫困户迫不及待地打听报名时间呢!”妙姑村委会主任自学文告诉笔者,山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在慢慢发生着转变,在有效巩固脱贫质量的同时,肉牛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让“牛人”的思想活起来,也让周围群众跟着动起来,妙姑村的肉牛养殖产业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主导”。

妙姑村一组的熊成翠养了十多头牛,有“冻精改良”的牛,也有新品种肉牛。别看她身材娇小,干起活来毫不含糊,她一边喂牛一边向笔者介绍:“起初也不了解‘冻精改良’这个技术,老老实实的就只会养土黄牛,它们体格小、生长慢、产肉少,还一代不如一代,效益越来越低。直到村里组织‘冻精改良’培训,我决定先改一头试试,想不到改良品种后10个月大的小牛就卖出了10800元的好价钱。不久前看到合作社给贫困户发了寄养的新品种肉牛,个个膘肥体壮,我可心动了,其他人都能养得好,我肯定不会差。”于是他们用改良牛赚来的钱购入了一批新品种牛,熊成翠和丈夫一起参加培训、外出学习,依靠科技,成为了妙姑村的“牛人”,时不时地还作为“专家”免费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解决“牛问题”。熊成翠说:“ 比起以前只会用土办法养土牛,现在学的知识多了,钱也赚得多啦,日子也好过得多了!能带动着周围的群众一起富起来,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东山乡坚持把肉牛养殖作为产业帮扶 “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多维度以技扶贫、以智扶贫,以资扶贫,以山区发展特点为基础,敢于打破传统,勇于探索尝试,一批敢为人先的“牛人”正带领着山区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