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11月17日

大理州农科院:转变发展模式 促进绿色发展

农旅融合示范点迎来八方旅客。

洱海流域优质稻生态种植示范。

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发展调研。

洱海流域稻鱼健康生态种养示范。

近年来,大理州农科院立足自身职责职能,紧紧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洱海保护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洱海流域绿色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我州水稻绿色生产水平,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发展水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水稻、油菜、蚕豆是大理州传统优势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油菜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蚕豆种植面积65万亩左右(模式:冬早1万亩、夏秋30万亩、秋播35万亩,其中洱海流域13万亩),特别是洱海流域(洱源县、大理市)“水稻—蚕豆”“水稻—油菜”复合种植模式,对粮食安全、洱海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近5年来,大理州农科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不断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根据洱海流域自然生态条件和现有产业基础,全面开展“三禁四推”工作(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行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有效增加水稻、油菜等环境友好型作物,积极发展蚕豆、绿肥等生态保育型作物。以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示范为基础,采取土地流转、托管经营、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广“科技+企业+基地+农户”“科技+市场+基地+农户”“科技+新型经营主体+基地+旅游”等运作方式,大力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方式示范,推进基地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区域的合理化。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洱海流域10万亩水稻种植全域绿色化,有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有力推进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实施稻渔综合种养

推进绿色优质发展

从2017年开始,由大理州农科院牵头,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水产+农技+土肥+植保+农环+农机”的技术服务机制,以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为重点,采取“1+N”技术推广模式,在大理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凤仪、喜洲基地实施《大理州稻田健康综合种养示范》项目。项目以洱海保护治理为前提,以优质品种示范为基础,以“一控两减”“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以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为目的,实现节水减肥、生态种植、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健康综合种养“五位一体”的目标。2017年-2020年共完成示范面积3705亩,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辐射带动洱海流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1万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稳粮、增鱼、增肥、增效、节地、节肥、节工、节资“一稳三增四节”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全面促进了水稻产业转型升级,为洱海流域水稻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模式和技术支撑。创建了“荣江生态米”“荣江生态稻田鱼”等“稻鱼”品牌,为大理州洱海保护、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打造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2017年,大理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稻渔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019年大理州首届“迎国庆庆丰收、弘扬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在荣江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举办,为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实例,助推了水稻产业绿色发展。

实施稻豆复合种植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从2017年开始,由大理州农科院牵头,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方式,全面推进“1+N”技术推广模式与“科研团队+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市场”生产模式的有机融合,逐步建立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市场共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在洱海流域推广10万亩水稻-蚕豆复合模式鲜食蚕豆示范。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水稻“云粳37”“声农4号”“滇禾优615”、蚕豆“凤豆6号”“凤豆11号”“凤豆13号”优良品种选用,全面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推广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生物农药使用、生物技术防控,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幅削减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水稻-蚕豆”千年传统复合种植模式的传承和发展,推进洱海流域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稻豆复合种植模式实现亩产值1万元左右,促进了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农旅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大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2019年旅游人数已突破4000万人。由于游客众多,旅游休闲方式多样,传统的看海观景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农旅结合的旅游方式正成为大理新的旅游热点。

从2018年开始,结合洱海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由大理州农科院牵头,开展以“科技+新型经营主体+基地+旅游”为载体,以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为基础,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以乡愁记忆旅游为核心,以农旅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传统农业忆乡愁”农旅结合示范。在洱源凤羽半边天合作社基地实施“秋赏稻浪捉鱼、春观油菜花海”为主的“稻+鱼+油菜”农旅结合示范;在大理喜洲古镇开发公司基地实施“春赏花摘豆,夏体验插秧,秋赏稻浪品米”为主的“水稻+蚕豆”农旅结合示范;在大理六绿合作社基地实施“秋观乡愁景色,春赏花挖薯”为主的“水稻+马铃薯”农旅结合示范;在大理云海芳草基地、大理顺丰公司基地实施“秋赏稻浪秋韵,春观油菜花海”为主的“水稻+油菜”农旅结合示范;在喜洲仁里邑花语牧场,结合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实施“四季赏花观景,夏秋采摘体验”为主的观光型农旅示范,示范点日均接待游客800人次以上,年门票收入600万元以上,“花语牧场”成了网红旅游打卡点。通过农旅融合项目实施,充分利用洱海流域农业旅游资源,将种植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业增效、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了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的有序发展。

“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十四·五”即将全面开始。大理州农科院将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着力打造全省“绿色食品牌”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罗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