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10月01日

用活乡村“三类人才”

□ 周应良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破解农村人才匮乏难题,让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最大化发挥作用,是当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首要任务和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各级各地要用活乡村“三类人才”。

用活“本土类”人才。常言道:“民间有高手”。在乡村人才队伍中,“本土类”人才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他们在空间上带不走,在时效上最长久,扮演着重要的主体角色,是生于乡村、长于乡村的“田秀才”“土专家”,他们有的是种植养殖能手或乡土设计建筑师,有的已成为民间非遗传承人或乡村教师医生,对乡村有感情,对发展有期待,愿意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对此,各级应挖掘“本土类”人才的潜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用活“返乡类”人才。当前,很多乡村不同程度存在青壮年少尤其是青壮年人才少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乡村没有人才,各地乡村都有离乡进城的外出人才。这部分“返乡类”人才,他们有的学有所成,有稳定的工作;有的历经打拼,有自己的事业;有的已经退休,有反哺的想法。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资源,各地应创新方法,吸引“返乡类”人才为乡村振兴多出智、多出力、多出钱,齐心协力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用活“下乡类”人才。当前,各级各地都积极开展派驻工作队、人才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这类组织下派的“下乡类”人才,在情感上愿意下乡,在能力上适合下乡,其中一些人还自带某行业、某企业、某单位的各类资源要素,可以发挥“头雁效应”“鲶鱼效应”,引领乡村发展方向,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各地应吸引更多人才下乡,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