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9月21日

洱源走出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新路子

本报讯(特约记者 施新弟)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洱源县始终坚持“两个责任”一起扛、“两场硬仗”一起打,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推进,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生态扶贫不断深化。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水稻、油菜、烤烟等绿色、有机种植业,规模化发展山嵛菜、辣椒、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助力群众网络销售,认定产业扶贫基地219个。借力“光、光、水、林、网”五大绿色资源优势,为群众增收致富打造绿色增长点。先后引进大唐、华能、国电等公司建成大唐罗坪山等14个风电场,装机容量54.457万千瓦,成为全省第一风电大县。建成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923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等生态补偿方式,增加群众转移性收入,累计兑付生态补偿资金8300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8万人。探索“以湿养湿”模式,每年为群众增加租金收入4700多万元。

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20户、生态搬迁722户,科学规划和建设安置点,让每一户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施安全稳固住房建设30060户,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改善。构建起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全县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积极调整畜禽养殖方式,划定限养区、禁养区,建成18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实施点亮乡村工程,加大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灶等农村新型能源推广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加强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实施村组道路提升改造482.25公里,道路硬化226.24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稳产农田5.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95万亩。实施农村饮水工程538件、人畜饮水巩固提升工程88件,建成脱贫水窖2046口、完成补短板项目60件,采购1170个储水罐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新建和改造4G基站656个,实现90个行政村动力电、道路硬化、4G信号全覆盖。鹤剑兰高速公路洱源段、大漾云兰高速公路洱源段顺利推进,县、乡、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民参与更加广泛。动员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两场硬仗”的格局。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动员企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县内42家企业挂钩90个行政村,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011万元,有效助推全县脱贫攻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