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9月15日

家乡变迁之路

□ 杨江弟

我的老家在剑川县城东北的营头村,现在,每到周末无事的时候,我时常回家看望父母,每次回家,走在进村的道路上,我都会回想起几年前在这条路上发生的囧事。

2012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营头村村口通往县城的道路还是土路。到了雨季,整条路就泥泞不堪,我的烦恼便也如约而至。早上骑车上班,一路上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滑倒,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来水管下擦洗鞋子和裤子上的泥水,好不容易洗干净了,下班回家的时候又是一身的泥水,又得擦洗,如此周而复始,好不烦人。

晴天的时候最怕刮大风和迎面而来的拖拉机,大风和拖拉机过境的时候,尘土飞扬,黄烟滚滚,这个时候就只有吃土的份了。

土路最不缺的就是颠簸,每到星期天,村民们要去县城赶集卖粮食,农用拖拉机的车斗里摞满了一袋袋玉米、大米、蚕豆,出发的时候还要派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坐在上面“押车”,以防车斗里的粮食在颠簸的路途中掉落。轮胎在坑洼的路面上跳跃和颤动,村民的身体便随着坑洼被抛起又落下,那个场面真的是危险极了。有一次,妈妈、姐姐和我三人搭了一辆三轮车回家,行至转弯处,突如其来的巨大颠簸几乎将我们抛出车外,那个瞬间我都以为三轮车要侧翻掉河里了。

在小轿车还没有普及的那个年代,我最羡慕的是214国道附近的村民,他们进城或是回家都有农村客运,在路边随时可以坐到车,路费也只需三块钱。而我们村的村民进城或是回家只能坐三轮车,不仅没有安全保障,还贵。同样的路程,路况好的村要10块钱,去我们村就要15块钱,晚上则起价20块钱,贵的理由亘古不变:你们村的路太难走了,费油!

那个时候,我总在抱怨,这破路,什么时候才是头,怎么就没有人来修一下,哪怕是弹石路也可以呀!

回首过往,这条土路承载了我们几代村民无数的辛酸与无奈。

2013年,困扰我们村多年的道路问题终于得到了破解,这条土路终于被水泥路替代了,从此,村民们在雨天艰难前行、晴天吃土的日子终于成为过去,星期天拖拉机上“人押车”的危险场面不再上演!

新修的水泥路带来的幸福,村民们还没有尝够,新的幸福便也接踵而至。214国道复线通车,与村口的水泥路相接,决战脱贫攻坚以来,村口的水泥路被拓宽,河道旁的路段装上了安全防护栏,村里又新修了好多水泥路……

家乡道路的变迁令我感慨万千,现在交通如此之变,竟让我一时适应不过来。一条条水泥路,把公路主干线和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它们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给村民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更是成了村民的致富路,村民们在一条条新修的道路上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变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