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9月07日

美丽乡村扮靓小康大理

——大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云上村庄”。

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龙下登村凤翔路。

宾川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田园风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州委、州政府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全面科学统筹、细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保障,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美丽宜居大理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目前,大理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宾川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巍山县、鹤庆县被确定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全州有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小镇1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3个、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130个、国家级绿色村庄31个、省级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示范村181个,6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12个村庄被评定为省级美丽村庄。

强化组织引领,落实政策严督导

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组长,州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州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大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办法(2018-2020年)》《大理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县市、州级职能部门,层层抓好工作落实。强化建章立制。制定实施《大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导则》《大理州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组建了大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家组,建立了改厕指导员制度,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提供制度和技术保障。坚持严督实导。建立州级领导及部门(单位)挂钩督导责任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季度督查制度,通过州级领导督查、挂钩单位督查、重点督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强化社会监督,营造全民关心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强化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的同时,州、县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力筹措整治资金。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14.8亿元;州级财政对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每座配套补助资金400元。严格考核评价。在全省率先实行《大理州“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州对县市和州级部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配套制定印发考评办法,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追责问责的重要参考或依据。祥云县通过“党、群、企”联动,全面凝聚攻坚合力。党政主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建+爱国卫生运动”行动,精心谋划、高位推动;群众主干,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祥城镇组织2800余人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党员先锋行动”,栽种树苗5.06万株,绿化57.4公里;企业助力,引进企业投资办厂,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设备,同时发动当地企业捐赠垃圾车26辆、垃圾箱1800个、垃圾桶1682个。

强化规划引领,落实落细显成效

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农村规划的全过程,充分展示大理独有的自然魅力和人文特色,依照《大理白族自治州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规定,进一步理顺乡村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有力推动了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乡镇总规、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综合运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等信息技术手段和镇村一级规划建设专管员,不断提升村庄规划许可覆盖率,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庄规划建设网格化管理,全州行政村配备农村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1470人,实现全覆盖。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农村建房用地管理,对农村“两违”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空心村”整治。弥渡县认真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对超出“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农村“空心房”用地由村集体收回,按照解决村民宅基地刚性需求、村内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复垦三个用途盘活利用,整治收回的土地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7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村集体一次性补助,主要用于村内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及“空心房”退出户地面建筑和地上附着物的合理补偿,全县摸底排查“空心房”10928宗,拆除面积2792亩。

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整治抓推进

持续巩固“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五级联动的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村庄生活垃圾保洁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近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工作。采取生活垃圾初分、减量、还田、填埋、集中热解气化处置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处理垃圾;大理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稳步推进,洱海环湖周边每天近800吨生活垃圾得到清运处理、焚烧发电,从源头上减少了对洱海的污染;打破县域界限,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中心、五个支点、覆盖全州”的城乡生活垃圾跨区域合作无害化处置建设格局,弥渡县在全省率先建成日处理量300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宾川县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三元、三角、三分”模式:巩固“三元收费制度”,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保障;发挥河长制工作网络、垃圾回收公司化运营网络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网络的“三角”支撑作用;建立农户一级初分、转运站专人二级分和填埋场或垃圾热解气化站三级分的“三级分类体系”,建立健全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回收利用转运队伍和保洁员(分拣员)“三支队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目前,全州乡镇镇区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6.94%、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4.73%,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销号工作全面完成。

稳步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2县市均已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并通过州级审查;印发实施《加快推进大理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大理州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方案》,把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强化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大力实施农村清洁河道行动。在洱海流域村庄构建了“片区截污、村庄截污、河道截污、环湖截污”四层次、服务100.63万人口的截污治污体系,建成17个污水处理厂、88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4292公里污水收集和输送管网、14.72万座农村化粪池,实现流域内管网配套全覆盖,初步构建了覆盖全流域“从农户到村镇、收集到处理、尾水排放利用、湿地深度净化”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四水全收”。目前,全州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3.06%,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6.38%。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生活品质的短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思路,全面提升农村厕所改建品质和管理质量。把“厕所革命”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拆除重建的农村危房、易地扶贫搬迁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巍山县投入2600万元在全县统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3101座;永平县投入2155万元整县推进127座农村公厕建设。近三年来,全州累计改建乡镇镇区公厕434座、农村无害化户厕167242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1012座。

强化特色引领,稳步提升强基础

出台《大理村庄风貌控制及特色民居设计指导意见》、推广《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科学引导农村建筑风貌,以古镇名村等为重点,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地域特点,重点对村庄原有房屋屋顶、外立面等整体外观和门、窗、梁柱外部节点等进行风貌整治;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扎实抓好“四旁”和庭院绿化,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秀美村庄。漾濞县光明村紧紧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五五模式”: 以“旅游入村、土地入股、核桃入社、产品入网、院子入景”的产业“五入”,大力振兴乡村产业;坚持“教学中育、群众中培、企业中带、项目中练、社会中引”的人才“五中”,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打好“历史文化、核桃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五张牌”,处处有乡愁;走“护山有队、管水有制、种田有标、植绿有责、保洁有约”的“五有”乡村治理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抓好“思想联员、班子联责、发展联户、管理联动、服务联心”的“五联”工作,个个争先锋。洱源县佛堂村以“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为发展主题,建设农、文、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乡村振兴“佛堂模式”初步形成。

2018年以来,全州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531公里;完成118个省级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州存量危房全部“清零”;乡村绿化覆盖率达24.85%;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41%,户均配变容量达2.2千伏安;行政村通光纤网络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达100%,自然村通宽带率移动达84%、4G信号覆盖率移动达97%;省级卫生乡镇创建率51.01%、省级卫生村创建率39.35%;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覆盖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9.5%、98.4%、84.07%。

强化法治引领,规范主体建机制

制定实施《大理白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以旅游景点景区周边、公路沿线、村庄、公厕、田园以及沟渠等为重点,全社会动员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认真组织开展“洱海保护日”活动,力争不让一点垃圾进入洱海;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动员广大农民群众,集中力量、集中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三清一改”以来,全州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97万吨、水塘13681个、沟渠3.18万公里、淤泥15.64万吨、畜禽粪污10.02万吨、残垣断壁3.74万处。

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着力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县、乡、村三级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1617个,将村庄规划管控、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改进、古树名木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群众养成共治共享的良好习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广泛推广建设“爱心超市”。永平县古富村按照“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围绕“家洁、路平、沟净、田地清”的目标,通过开展“三洁一绿一规范”(三洁:即室内卫生清洁,做到厨房、客厅、卧室卫生清洁;屋外卫生清洁,做到厕所、排水沟等房前屋后卫生清洁;个人卫生清洁,做到衣物穿着干净整洁,精神状态饱满。一绿:即做到家中庭院绿化美化。一规范:即做到家中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摆放规范)活动和“十星评比”监督考评机制,采取村级制定方案推动干、党员顶在前面带动干、农户增强意识主动干、开展星级评比促动干,全村人居环境发生质的飞跃,成了远近闻名的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目前,全州建立村庄保洁清扫制度的自然村比例达99.95%;有村庄保洁员且保洁员履职到位的自然村比例达98.14%;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处理制度的自然村比例达91.9%;建立完善公共设施管护机制的自然村比例达97.15%;将村庄环境整治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且执行到位的自然村比例达98.95%。

强化目标引领,协同推进交好账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年底交账”总要求,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厕所革命”等重点难点工作,及时梳理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实行台账管理,强化日常调度,抓实问题整改,推动工作落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档村庄标准底线要求,建立二类县、三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季度调研机制,全面开展排查整改。目前,全州9850个自然村基本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档村庄标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重要指示精神,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动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7个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引导群众培养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梦想和期待。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州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胜利!一幅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大理乡村新画卷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版文字及图片由州委农办、州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