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7月09日

扶贫协作“神助攻” 脱贫路上“好队友”

——脱贫攻坚好故事系列报道之十三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走进弥渡县新街镇海坝庄,荒山上多了一栋栋标准化生猪养殖厩舍,如今,50万头正大生猪产业链扶贫项目正在弥渡县陆续落地。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重山。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对口帮扶弥渡县过程中,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入使用上,瞄准对贫困户带动效果明显的产业项目进行对口帮扶。考虑到弥渡县2018年全县生猪产值突破22亿元居全州第一位,以及弥渡县准备建设50万头正大生猪全产业链扶贫项目的实际,上海市浦东新区投入对口帮扶资金5585万元助力该项目落地,并创新采取“养殖+光伏”的扶贫模式“拔穷根”,让贫困户在一个项目中获得双重收益,为弥渡县脱贫攻坚“锦上添花”。

注入4085万元

贫困户获得养殖收益分成

弥渡县新街镇海坝庄村委会牛宗邑村村民王加勋曾经是贫困户,2017年脱贫后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他家通过入股的方式,每年从昆明正大猪业有限公司获得收益3000元。他说:“去年下半年,生猪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紧俏,我自己也养殖了一批生猪,我除了留一头过年猪自己吃以外,把生猪全部卖了,卖了16万元。现在养猪虽然辛苦,但是生活有奔头,腰包鼓了,也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不会再当贫困户了。”

正大生猪产业链扶贫项目计划建设1个年产18万吨的饲料厂、3个5000头种猪场、150栋1100头育肥场(85个合作社建设137栋,社会投资建设13栋)、1个生猪屠宰场和1个食品加工厂。上海浦东新区投入对口帮扶资金4085万元,建设27栋1100头育肥场,产权分别归27个贫困村集体所有。正大集团有限公司与村集体签订10年不可更改的厩舍租赁协议,每栋厩舍每年获得租赁费资产收益26万元,其中的9万元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30个,16万元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万元用于土地租金及管理费用。现已设置公益性岗位870个,支付公益岗位工资261万元;每个村实现增加村集体经济3万元,共81万元。

项目落地后,弥渡县采取“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创新推进正大生猪产业项目,按照欧美标准打造国内一流的标准化生猪育肥场。其中,党组织为生猪产业扶贫项目组织引导方,负责制定产业扶贫规划、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昆明正大猪业有限公司为生猪产业扶贫项目技术提供方,负责指导生猪育肥场建设、制定生猪养殖标准、全程提供生产原材料和技术服务、支付育肥场租赁费;合作社为生猪产业扶贫项目运作方,负责合作社组建、健全合作社章程、制定利益分配机制、维护贫困户利益;贫困户为生猪产业扶贫项目最终受益方,负责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折股入合作社、参与项目建设投工投劳、提供土地消纳养殖粪污、按股享受资产性收益分成。

注入1500万元

贫困户获得二次“伏”利

根据生猪育肥场厩舍屋顶面积大、光照足、安装便利,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特点,弥渡县按照“政府投资、贫困户受益”的原则,采取“光伏+养殖”的模式,争取浦东新区的支持,在1100个标准化正大生猪养殖厩舍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在山高村、勤劳村、栗子园村、白邑村、石麟村、新和村、邑郎村、大桥村8个贫困村新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座、联村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4.8兆瓦。

项目规划总投资2880万元,其中上海浦东新区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500万元、财政涉农资金1380万元,在48栋正大生猪育肥厩舍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实施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形成“厩顶光伏发电,厩舍养猪赚钱”的“光养一体”高效产业,使其成为贫困户不断积攒财富的“阳光存折”。

光伏产业扶贫项目于2019年底建成并网发电,1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可增加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用于开发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可实现20年持续的扶贫收益,惠及40个贫困村,关联建档立卡贫困户720户,贫困户按劳取酬,每年每户稳定增收3000元,实现第二次收益分成。

目前,弥渡县年产18万吨的饲料厂已建成投产,2个5000头种猪场正在建设中。全县85个行政村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85个合作社,已完成合作社建设和社会投资建设141栋1100头育肥场,每栋育肥场带动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11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获得资产性收入3000元左右,促进2600多人就业。全县52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33个非贫困村每村每年收益5万元,实现100%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浦东新区计划再投资3000万元,继续助推弥渡县开展“养殖+光伏”扶贫模式,再建设20栋1100头标准化生猪育肥场,帮助600户贫困户增收1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