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大理日报社出版权威性·影响力·责任感






2020年03月17日

永平龙门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住在农村舒服,空气比城里好,要我去城里我也不愿意。”在永平县龙门乡官庄自然村,乡村公园、人工湖和休闲景观路星罗棋布,夕阳西下,一对祖孙散着步,老人停下脚步,向孙子讲述墙上的民俗文化。

这是龙门乡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乡村在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近年来,龙门乡紧紧围绕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和谐乡村目标,以项目化手段抓实各项工作,通过创造性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走出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强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依托上海复旦大学对口帮扶资源,与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按照“永平县城后花园”“中国美丽田园”“离天空最近的茶园”的品牌定位,在突出“品牌提升、特色保护、生态融合、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锦绣梯田 · 焕彩龙门》《离天空最近的茶寨庄园》《龙门乡乡村振兴规划》三个乡村振兴蓝本,快速启动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截至目前,规划成果已初步形成,规划总体规划1个、品牌提升类2个、特色保护类1个、生态融合类1个。另外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利用季节时令,进行农业产业分区种植,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

抓好产业发展。龙门乡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下功夫研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对策。注重产业特色化,主攻以茶、米、果、蔬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注重产业园区化,按照“一村一园、一村一特”要求,指导各村至少打造1个特色农业示范园,提高农业生产集聚度;注重产业融合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集种植、加工、储存、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农业园区与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等产业有效衔接;注重产业品牌化,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乡共推广种植茶叶23000亩,优质水稻2000亩,辣椒420亩,魔芋500亩,青菜1500亩,猕猴桃1300亩。

突出环境提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做好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文章。坚持全面整治和重点推进相结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综合开发,深入开展入村入户公路建设。强化功能配套,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座,实现坝区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开展银江河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强化长效管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7个,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20个,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增强示范引导。一方面,坚持综合示范,加快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快速推进,以示范带动全局,全面铺开全乡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坚持典型引路,创新乡村“两级书记”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各村实际,按照坝区村、山区村等不同类型,不定期组织相关站所、村委会、农业企业到现场集中观摩、实地了解、解决问题。坚持每季度围绕1个主题,突出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在1个村开展1场现场会,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梳理汇总典型案例,让各村学有榜样、干有标杆、超有目标,凝聚工作强大合力。

加快组织推进。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方面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坚持户户参与、人人动手,提高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性。一方面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优质稻谷、食用辣椒、工业辣椒、猕猴桃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稻谷基地、中草药基地、茶产业基地“三个基地”;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主题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围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重点支持推进高效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最大限度满足乡村振兴土地需求。

[范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