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宾川产业扶贫的“党建+”花式样本 ——脱贫攻坚好故事系列报道之十四 2020年07月11日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脱贫户杨凡在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上班,平均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家里养了鸡、鸭,种了各种蔬菜,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在公司的带动下,他家已经实现脱贫。这是宾川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宾川县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性、战略性举措来抓,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务经济等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特别是在产业扶贫“党建+”花式样板的推动下,破解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瓶颈,实现了“红色引擎”领航,扶贫产业兴旺,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底,宾川县脱贫退出391户1123人,实现了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目标。

“党组织+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

2016年,宾川县大营镇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飞家通过土地流转与基地务工的方式加入“宾川县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年,全家三口人共增收7800元,逐步摆脱了贫困。

萂村是大营镇的一个贫困村,有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大营镇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通过“强弱结合、合作互补、共建共享、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村委会主任赵灿珍等4名党员冒着风险,用自己的水果权证作抵押,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成立合作社,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村党总支与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出“党组织+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全村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自愿加入合作社,以每户5万元的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年底享受资产性收益。2019年,萂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400多元增加到了8600多元,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

“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扶贫模式

“2016年6月正式对外营业以来,现在已经接待了88万多人次,旅游收入1400多万元。村里家家户户有股份,村集体占5%,村民占65%,企业占30%,已经进行收益分成三次,共378748元,其中贫困户增收128748元。”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蒲国宏向记者介绍。

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宾川海稍鱼餐饮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合作模式,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大理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和云南省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村民自建的农民博物馆。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新庄村葡萄种植科技应用得到广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实现了新庄村一、二、三产业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新庄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公司,共同发展乡村旅游。新庄村的低保户、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人可到公司上班。同时,公司还带动了海稍村委会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葡萄、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建设,2019年,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118400元。

“党支部+互联网+农户”扶贫模式

平川镇得底么村结合山区产业发展实际,探索建立“党支部+互联网+农户”模式,构建以“优质林果、绿色菜,有机食品、放心肉”为品牌的山区生态农业,着力打造山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得底么村搭建“得底么扶贫”移动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联合中国邮政“邮乐网”平台、“邮掌柜”系统,对接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同步实现推动“农特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2019年,得底么村通过“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向外销售农特产品约1.2万单,交易金额118.43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两千多元。得底么村委会于2017年退出贫困村行列,2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当年摘掉“穷帽”。

截至2019年底,宾川县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平台1个,建成电商扶贫服务点100个,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各环节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一万五千余人,年电商销售额突破亿元。

“党支部+合作农场+农户”扶贫模式

金牛镇菜甸村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成立菜甸村农民专业合作农场,整合村内411亩土地资源,交给合作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全村80%以上的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菜甸村探索“党支部+合作农场+农户”模式,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场长负责制,实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成本核算“五统一”管理,切实解决群众自主经营效益低的难题。菜甸村合作农场的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2019年,该农场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亩产值达4.79万元,增加当地农户纯收入1000多万元。

随后,菜甸村成立了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截至去年底,合作社拥有社员1000多户,合作社社员遍布宾川县坝区8乡镇,并分设57个社员之家。2019年,基地1000余亩葡萄实现销售总额5000多万元,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多种产业扶贫模式的示范带动下,2019年,宾川县水果面积发展到30.36万亩,果农人均纯收入1.7万元,全县果农增收近10亿元。宾川县于2018年9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是全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