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视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生态环保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雀山村的新蜕变
雨雾中的雀山村。雀山村隶属漾濞县漾江镇抱荷岭行政村,位于漾江镇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58公里,平均海拔2988米。
掩映在中药材木香田中的新房。雀山村靠着发展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村居住条件、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改变。
陆世吉的儿媳在采摘花椒。她一天能采摘花椒20多斤。花椒和中药材种植是陆世吉一家的致富产业。
陆跃芳和丈夫在家陪着孩子学习。“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已成为陆文明一大家子的共识,每一个小家对下一代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7月26日,陆跃芳一家回到父亲身边团聚,陆跃芳的两个女儿在院中玩耍。和下图十年前雀山村中拍摄的儿童玩耍场景相比,能明显看出雀山村的变化。
今年的火把节,陆文明(一排左七)一家四代32口人拍摄了难得的全家福。陆世吉(前排左六)是陆文明的弟弟,陆跃芳(二排右一)是陆文明唯一的女儿,陆跃华(前排右二)是陆文明的二儿子。

□ 李灿美 李素兰 文/图

如今,漾濞县漾江镇雀山村全村54户180余人,家家都住进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雀山彝族原属四川凉山彝族支系,早年为躲避战乱,四处迁移,从四川盐源县一路迁移而来,曾到过香格里拉、洱源乔后,最后定居雀山。

今年76岁的陆文明,是最早迁移到漾江镇抱荷岭村雀山村民小组定居的人。养育了七子一女的他,如今已是儿孙满堂。

今年火把节,身着节日盛装的陆家男女老幼按照民族习俗,齐聚到老人陆文明家中,准备杀猪宰羊,庆祝节日,一家人其乐融融,笑声不断。陆文明感慨道:“以前十分贫穷,几个洋芋、几个荞粑粑,便是主食。现在国家政策好,路修到村里,出行相当方便,住的房子也很稳固,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感觉相当幸福。”

今年46岁的陆跃华是陆家老二,出生不久就随父母来到雀山,童年生活让他记忆犹新:“当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长年就穿一件单衣,还是补丁加补丁的衣服。那种日子,现在想起来都还会淌眼泪。”

在父母节衣缩食的坚持下,陆跃华成了村里第一代读书人。从漾濞县职业中学毕业后,陆跃华选择了外出打拼。如今,一家人的年收入已有6万多元,新建的30多万元砖混小楼在核桃林里格外显眼。说起如今的生活,陆跃华显得有些激动:“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我们一定下决心抚育好子女,让他们成为懂知识、有文化、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现在政策好,亲戚朋友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孩子们都健健康康的,读书也方便,一家人可以安安心心的生活了。”排行老六的陆跃芳是陆家唯一的女儿,外嫁随丈夫家生活。由于夫家家境贫寒,9年前,一家人迁回雀山。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和亲戚邻里的帮助下,陆跃芳家拥有了自己的山地和核桃树,夫妻俩种上了洋芋、白芸豆,今年还种植了木香和重楼等药材,并建起了新房。

如今的雀山,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核桃、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年70岁的陆世吉是与陆文明一起搬迁到雀山的,他家已种了十多年的花椒,目前已发展到60多棵,今年仅花椒一项收入就有3万多元,同时还种植有20亩木香和10亩大黄。

现在的雀山,不再是寒荒、贫困的代名词,以前村里随处可见的杈杈房已被砖木结构的住房所替代,进村道路扩宽到7.3米,全村人都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精准扶贫好政策让彝家山寨焕发出勃勃生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大理日报社新闻职业道德监督举报电话:0872-217236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生态环保
   第4版:公告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视觉
   第8版:公告
雀山村的新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