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视觉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生态环保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壁村银匠张朋武
7月13日,张朋武在作坊中做珐琅银器烧制。
7月13日,张朋武在县城的作坊中和工人们一起加工银器。
张朋武镂空纯银手镯作品《马鹿撞钟》。
张朋武银胎景泰蓝作品《琴棋书画》。
31岁的周允春,在对银手镯雕花。他8岁时因病导致腿部残疾,4年前来到张师傅的作坊里,目前已经能够熟练加工银饰品。4年来,他在这里工作、生活都很开心,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

□ 赵功修 文/图

在祥云县沙龙镇以银饰品加工为特色的石壁村,银匠张朋武非常有名。作为一名专心钻研经营银饰品加工的匠人,他曾被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还被省人社厅授予“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称号。

今年53岁的张朋武,是祥云县沙龙镇石壁村人,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银器加工,到16岁时他已初步掌握了做模具、下料、压印、镂空、焊接、抛光、打磨等银器加工工序。20岁时,张朋武参军入伍,3年后复员回到家乡石壁村,负责村委会民兵训练工作。后来,他看到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重视,便又辞去工作,重新拿起放下了多年的小锤,到永胜、鹤庆、景东等地,边为少数民族群众加工银饰品,边向当地银器制作大师学习技艺。

1996年,他在石壁村老家建起作坊招收学徒。银饰品加工程序非常复杂,工作十分辛苦和乏味,许多年轻人不愿学。后来,在祥云县残联的帮助下,作坊里相继来了一些拜师学艺的年轻人,他们虽然腿脚不便,但学手艺十分认真,在掌握基本技艺以后,部分人作为工人选择留了下来。目前,张朋武的作坊共有10位职工,其中残疾职工3人。

2015年,他将作坊迁到县城自购的住房内,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研究制作五彩斑斓的珐琅银器。珐琅银器是以矿物质原料按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成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依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银工艺制品。制作珐琅银器并不容易,最难的是烧制,烧制温度通常在800摄氏度左右,而银的熔点大约是961摄氏度,对火候的把握控制十分重要。为了掌握这项技艺,他不断钻研学习烧制工艺,多年来经过无数次磕磕碰碰,终于掌握好了火候,他也成了县级非遗银器加工制作传承人,银饰品作品在省州多次获奖,曾有银饰品作品被山东大学收藏。

2017年,祥云县非遗保护中心推荐张朋武父子三人到浙江师范大学参加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修班”学习培训,他们认真钻研银饰品制作艺法,琢磨银器的造型,从中吸取艺术精华。

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张朋武的作坊加工制作的20多个不同品种的银饰品供不应求。大儿子李培祥大专毕业后,在家跟随父亲从事银饰品加工制作,同时负责银饰品网上销售。

谈起了未来的设想,张朋武说道:“今年计划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在住房的一楼建门面,同时增加用工人数,吸纳更多的残疾人来学习。作为传承人,一要带好徒弟,二要博采众长改进创新,银饰品加工工艺才能代代相传。”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大理日报社新闻职业道德监督举报电话:0872-217236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生态环保
   第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视觉
   第8版:专版
石壁村银匠张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