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特别报道·广告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品种创新 粮食作物育种成效显著
凤大麦7号百亩核心示范田间表现

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依托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科技增粮和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政策措施,在大理州农科院坚强领导下和院分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扎实开展水稻、蚕豆、麦类、马铃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良种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工作,粮食作物育种成效显著,多次受到相关单位的表彰。

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原大理州农科所,成立于1959年),始终坚持“科研立所、开发兴所、人才强所、开放办所”方针,立足大理,面向全省,紧紧围绕大理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优势学科为突破口,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引领和支撑大理州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优势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三个关键环节,集中和优化科技资源,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加速新兴和交叉学科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推进大理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增产、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3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重点农科所建设单位;国家食用豆、国家大麦青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遴选为国家试验站建设单位。1959年至2013年,承担国家、省州重点农业专项138项,成功选育出经省、州品种审定65个,其中“凤稻”32个、“凤豆”15个、“凤麦”17个、“凤薯”1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35亿亩;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32个,主推技术6项;获品种权保护4项,获科研推广成果奖16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61项,地厅级102项,发表科技论文380篇,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型农业科研推广所。

为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

生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2013年大理州农科院组建成立后,大理州农科所更名为大理州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建院以来承担国家、省州重点农业专项37项,成功选育出经省级品种审定(鉴定或登记)30个,其中“凤稻”3个、“凤豆”10个、“凤麦”8个、“凤薯”4个,玉米新品种5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2364万亩;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11个,主推技术7项;获品种权保护9项,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规程)6项,获科研推广成果奖2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6项,地厅级11项,发表科技论文94篇,为大理州乃至云南省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

示范引领作用

粮作所领导班子求真务实、率先垂范,学习上,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打敢拼、争做表率,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建功立业,带头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

据粮作所所长李江介绍,粮作所党支部书记、水稻学科带头人宋天庆同志,30多年来全身心投入主持高原高寒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选育出30多个高产稳产、优质生态的高原粳稻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700.75万亩,累计增产稻谷99776.32万公斤,增收299328.96万元,成为云南省高原粳稻品种选育的领军人物,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云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省委联系专家、大理州优秀高层次人才及白州兴农科技名人等荣誉称号,为大理州乃至云南省水稻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的高尚情操和党性修养,给年轻同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工作的标杆。

蚕豆研究室主任陈国琛先后荣获各类科技奖28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地厅级奖11项。获国内个人荣誉奖11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被评为云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云南省优秀高层次人才和蚕豆学术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入选“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库”,大理州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优秀高层次人才,带领的蚕豆研究室评为2010年度大理州“工人先锋号”,2015年主持的“四季鲜食蚕豆”在“首届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云南地区赛”中获创业团队优秀奖,研究提出的正季鲜蚕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被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业出版社》制作为挂图在中国西南地区宣传普及并推广应用,指导培养了一大批蚕豆科技工作者,优势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

优化人才结构

力促科研发展

2013年以来,粮作所承担实施了国家、省州重点农业科研专项37项,以水稻、蚕豆、麦类为主的优势学科建设继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马铃薯及杂交玉米育种成效明显,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推广研究员6人,高级农艺师14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被评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人列为省委联系专家,4人被评为大理州优秀高层次人才,1人被命名为白州兴农科技名人,1人被评为大理州巾帼建功标兵。

通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粮作所先后荣获了科研成果奖项28项,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登记或鉴定)品种30个,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9个,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11个,主推技术7项,并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参与编撰著作4部,修订地方标准1项,制定地方规范5项。2018年粮作所党支部命名为“州农业局党委2018年度规范化建设达标党支部”“州农业局党委2018年度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州委组织部“大理州2018年度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被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正因为‘粮作人’默默无闻的付出,才有粮作所如今的科研成果”李江由衷地说。

有效助推大理州高原特色

现代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近五年来,粮作所累计推广应用凤系水稻、蚕豆、麦类及大玉系列玉米、马铃薯面积超过2365万亩,凤大麦7号洱源县百亩示范经省级专家实产验收,百亩平均亩产627.70千克,接近全国大麦百亩连片高产记录,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08.23千克,刷新了我国大麦千亩连片高产记录,创全国新高;水稻百亩核心示范最高亩产达808.55公斤,创高海拔粳稻高产纪录;年均在大理州高寒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四季鲜食蚕豆30万亩以上,亩产值达3000元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有效助推了产业扶贫攻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得到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肯定和褒奖;玉米百亩核心高产示范最高亩产达1211千克,创造大理州近年来的玉米高产记录;在鹤庆、洱源、剑川三县建成脱毒马铃薯5万亩二级种薯、1万亩一级种薯、0.2万亩原种生产基地,全州脱毒种薯覆盖率从2013年的不到10%,提高到35%,科研推广成效显著,有效助推了大理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2019年,粮作所将稳步实施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好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以及省农科院、云师大委托合作和州级预算安排的项目,抓好以宾川葡萄园冬马铃薯优质生态高效为主的示范推广工作,积极争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李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粮作所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重大科研推广为己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务实创新,为全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罗加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大理日报社新闻职业道德监督举报电话:0872-217236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文化
   第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闲情
   第8版:特别报道·广告
坚持品种创新 粮食作物育种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