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5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祥云县“党建+民族文化”走出新路子

□ 通讯员 杨丽芳 李晓亮

祥云县牢固树立“强经济、兴文化、活党建”的意识,积极探索文化、经济、党建互动共荣的有效载体,大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做好民族文化工作、彰显民族文化魅力,走出了依托党建载体推进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鲜活路子。

“三个培养”建强班子,夯实文化建设的组织根基。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民族文化传承人、文化产业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三培养工程。大胆选用少数民族干部,如普淜镇6个彝族村“三委”主要负责人全部选用彝族干部,彝族干部在全镇范围内占比超过44%。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通晓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优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开展群众工作,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普淜镇折苴么、黑苴村通过实施彝族汉族双语党课,消除语言障碍,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结合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民族文化广场、民族体育竞技场、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把少数民族村组党员活动室打造成民族文化展示、民俗特色聚集的“学习园地”“娱乐之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建成少数民族风格党员活动室22个,文化广场10个。

“三个服务”传承非遗,丰富文化驱动的党建实践。积极搭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族文化建设的平台。各乡镇结合实际,聘请彝族民间艺人罗荣、罗甲等不断深入各村民小组进行唢呐、笛子、大号等乐器演奏技能以及《正音歌》等民族歌舞表演技能培训。罗荣感慨地说:“精准扶贫的成效是显而易见,往年各村办客请我去吹大号,路不通,骑车相当危险,现在各村水泥路修好了,出行方便又安全。大家生活富足了,才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传承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罗荣等民间老艺术家,不失时机地对传统民乐进行改编,把党的政策、扶贫成效、乡村振兴等编成曲子,到白族村就用白族语教、到彝族村就用彝语唱,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政策宣传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如今我走山走水吹唢呐,能挣钱,也把民歌乐器传给后人,也算是一举多得了。”罗荣说。

“多措并举”凝聚力量,打造民族文化的靓丽名片。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民族文化”发展模式,借助山区丰厚的自然景观及辖区内浓厚的历史、人文、民族资源,走出了一条“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留住乡愁为根本”的特色发展路子。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尝新节、哑巴节、天峰山歌会、开山节等进行整体性开发,打造民族文化靓丽“名片”。普淜镇子乍么黄草岭自然村投入资金140多万元,打造了党员活动室和民族文化广场。于2019年初,举办了首届彝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表演队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脱贫攻坚的成果、山乡的巨变编成《顺河跳》歌舞、《戏调子》等动听的彝家小调,营造了良好的“爱党、敬党、为民”的舆论氛围。“喝下羊角酒、调子唱起来;今天庆过后、日子富起来”。每年农历九月虎日折苴么朝山节,群众以极具彝族特色的表演,开展以“感党恩、促和谐、助发展”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波罗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天峰山歌会、哑巴节等,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祥云大地呈现出政通人和、民族团结、文化浓厚的良好发展局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大理日报社新闻职业道德监督举报电话:0872-217236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文化
   第4版:专版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闲情
   第8版:财经
花迎喜气皆如笑 鸟识欢声亦解歌
赵勤诗集《蝴蝶泉边诗稿》出版
白族作家张焰铎赠书母校表达感恩情
祥云县文联开展
“重走长征路,颂歌新时代”文艺实践活动
《巾帼颂·洱海情》节目
被全国妇联“走基层”采访团点赞
图片报道
祥云县“党建+民族文化”走出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