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洱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洱海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藤 桥

□ 李维丽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廊桥、藤桥、石拱桥、铁链桥……在素有“桥梁的博物馆”美称的云南省云龙县,你都可以看到。

其中最特别的藤桥,这是一种远古时期即流传下来的原始质朴的过渡工具,古人称之为“笮”,由野葡萄藤编织而成,如今在云龙县白石镇境内依然有保存完好的藤桥。

夏天的藤桥绿色的,它静静地卧在沘江上,桥的两头固定在两棵很大的柳树上,桥身全是藤子编织而成,用一块结实的木板做桥面,藤子就绕着这块木板编织,看着有些杂乱纠缠在一起的藤子,其实它的缠绕是有次序,也是特别有道理的,只有这样,藤子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才可以很结实地固定桥身。

从大山深处取来的藤子,在沘江上,却有它不一样的美。在大山里,藤条是所有植物中最为特别的,它就只是静静地爬在山坡上,或挂在树枝上,足以让人一见倾心,更别说把它从大山深处采摘来,用双手一根根拧在一起,一组组编织,把它缠在木梁、木块上,搭建成桥,是大山的智慧,大山的灵气,把这些普通的藤子变成智慧的结晶。最先做成这藤桥的先人一定不会知道,这简单的藤桥在今天成了小城云龙桥梁史上的创举,是小城云龙人智慧勤劳的象征,是小城云龙人和我这样的人爱的坚守。

在过去,生活在沘江两岸的人们,多以放牧、赶马为生,冬天河水特别地冷,冻彻肌肤。在那个物资极具缺乏的年代,一年四季,为了保护脚不受寒气,避免老了落下一身的风湿病,也为好好的留有一双舒适的鞋子,可以把一双鞋穿得更远些,在沘江上就出现这些神奇的桥梁。在没有桥梁的年代,两岸的人民通过摆渡、吊索来实现从此岸到彼岸,走出大山。而藤桥也是在岁月的长河里这样应运而生,据说,藤桥上是不过牲畜的,牲畜过河,藤桥是赶马人,来来往往的商人过的,为此藤桥很好地保存下来,时至今日还发挥它的作用。

藤子的寿命比不过木头、石头、钢筋水泥,所以每隔3、4年就要更换藤子,这时村子里的男丁就会背起篮子,带上镰刀,走上几十公里的路,去大山深处找藤子,家里的女主人就在家里准备晚餐。传说在过去,上山找藤条的男子,要是在别的村庄里看到心仪的姑娘,就会把最好的藤子送给女孩,当是定情的信物,寓意着一辈子两人将会缠绵在一起,他们的爱情也会像藤子一样牢固和美好。也是传说,恋爱的女孩会约上男孩去走藤桥。这些都只是传说,可我相信与这座藤桥有关的爱恋一如沘江和沘江上的桥那样相依相偎,厮守一生。

轻轻地走上藤桥,从那些藤子编织留下的四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的小孔里,我看到藤桥里的沘江,这时的沘江不再是流动的线条,而成一个五光十色的小小湖,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阳光也附和着桥摇晃起来,落在沘江上的阳光也摇晃起来,波光粼粼。沘江也在摇晃。我走在上面有些害怕,每走一步都格外的小心,担心一不小心就跌入那一片湖。

早饭是在一家叫藤桥农庄吃的,野生菌火锅,吃得不多,除了记住藤桥,还记住这里的味道。匆匆吃过早饭,我又去走了趟藤桥,有几位老伯在柳树下聊天,我想他们和我一样爱着这座桥,第二次走藤桥少了刚开始的害怕。

此岸,彼岸,因为一座藤桥,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洱海
   第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健康
   第8版:汽车
我的比苏
纪念馆里的马灯
灯 塔
野鸡坪的狐狸
父爱如歌
故乡三题
藤 桥
天光云影苍洱秀
一条江水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