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生态环保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5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酸雨之都”何以变身“花海城市”?

一夜春风,广西柳州24万株洋紫荆开始怒放。满城花海让这个西南工业重镇达到了年度“颜值巅峰”,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粉烟紫霞中。

置身花海,谁能想到这是一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更不会想到这里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酸雨之都”。近年来,柳州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市民幸福感,实现从“酸雨之都”到“花海城市”的蝶变。

昔日“酸雨之都”

今朝“宜居花城”

走进4月的柳州,花海如浪,扑面而来。远看烟粉朦胧,近看繁花满树。微风中,片片花瓣如雨,铺满街巷。

徜徉在花的海洋里,穿过街道,走进公园,漫步河畔。小孩嬉戏打闹、青年奔跑骑行、老人驻足休憩,情侣你侬我侬……摄影发烧友长枪短炮齐上阵,空中无人机嗡嗡作响,全民共享一场花的盛宴,肆意炫耀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美好。

而今,初次到柳州的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著名的“酸雨之都”。20世纪的柳州,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用能源均以煤为主,而且多是广西高硫煤。大气遭到严重污染,酸雨频率居高不下,曾达到81.8%至98.4%,有“十雨九酸”之说。

酸雨,曾是柳州人噩梦般的记忆。雨后的地面、墙壁常留下黄绿色的印记,户外的铁栏杆锈迹斑驳;市区许多石山都因酸雨变成光秃秃的“白头山”。

要生态环境?

要工业经济?

新世纪初,面对环境污染压力,包括首钢在内的许多大钢厂纷纷从城市里外迁。柳州也面临要生态环境还是要工业经济的艰难抉择。

经历惨痛教训后的柳州痛定思痛,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既要大力发展工业,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柳州启动了“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50亿元,做好沿河两岸55.5公里的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园林景观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现有的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4万吨。

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华南和西南地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先后投入55亿元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辅助增长。

“我们所有的生产工序均配套了废水循环处理系统,每年综合处理利用废水约6000万吨,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柳钢吨钢环保成本就达140元。”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世庆说,柳钢年产钢从100万吨发展到1250万吨,而污染排放量不增反降。

打造“花园城市”

提升市民获得感

“发展经济为了什么?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数字好看,而应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受到幸福,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经过对环境的治理,柳州恢复了昔日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2012年,柳州提出打造“花园城市”,改造提升城市园林景观。

在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洋紫荆成为柳州的“颜值担当”,市里着力塑造“紫荆花园人间天堂”美景,打造春季洋紫荆特色道路网,先后在20多条城市主干道及重要节点、铁路沿线、沿江地带种植洋紫荆,24万株的洋紫荆形成了“紫荆花海”的大气震撼观感。

洋紫荆也只是柳州花海的一部分。柳州市园林局局长李运生说,柳州在3年间累计种植60多个品种植物560多万株,桃花、玉兰、木棉、黄槐、紫薇、八月桂、三角梅、红花羊蹄甲……现在的柳州,一年四季鲜花不断、鸟语花香。

柳州市区雀山公园雀湖边上有一片湿地,这里是柳州观鸟会的“迁徙鸟类观察点”,像翠鸟等一些对环境十分挑剔的鸟类竞相来此地栖息。很难想象,柳钢、柳化、柳州电厂等大企业与公园仅一墙之隔。

环境保护稳步推进的同时,柳州的工业经济也在持续快速增长。以汽车为例,2000年柳州的汽车产量仅有11万辆,10多年间汽车年产量增长高达20倍,2016年汽车产量超过245万辆,接近全国汽车总产量十分之一,在全国城市中保持前三。

[据新华社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生态环保
   第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5版:社会
   第6版:深读
   第7版:视觉
   第8版:家居
环保新政
“酸雨之都”何以变身“花海城市”?
环境执法
必须利剑高悬
我州闫朝贤和敖宏被评为
2016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突出个人
洱源抓实生态修复治好水
我州绿色防控技术撑起生态农业“保护伞”
外国专家“会诊”我州草原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