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文化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川唢呐调:一把唢呐吹奏出人生百味

平川镇位于宾川县东北部,古称“赤川耆”,因境内蕴藏大量赤石矿而得名,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汉、回、白、彝、傈僳等各族人民聚居于此,文化遗产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平川唢呐调” 于201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史料记载,唐代以前在平川一带居住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他们信奉火、狮、虎、牛等原始图腾。到清代杜文秀起义,派出骠骑大将军杨荣修筑平川新城,建立起义政权,这一时期加速了汉文化在平川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平川唢呐调始于明朝末年,盛于清朝,它在汲取汉、白、彝各民族优秀音乐元素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今天风格独特、体系完整、群众基础广泛的平川唢呐调。

平川唢呐调大致可划分为喜调、丧调、社火表演伴奏调三大类。第一类喜调,也就是在婚礼上吹的唢呐调,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套曲”。喜调主要由迎亲调、小过街、催席调、离娘调、安歇调、辣子调、红干巴调、上酒调、慢逍遥、催客调、拜堂调和晚三排组成,调子贯穿迎亲、出嫁、拜堂、宴客的每一个环节,时而舒缓、时而欢快、时而悠扬的旋律极好地烘托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寄予了亲朋对新人的诚挚祝福,同时喜调也是平川唢呐手高超演奏技艺和艺术修为的集中展现;第二类是丧调,顾名思义,丧调是在葬礼上吹的唢呐调,细分为举丧调和送葬调。平川丧调民族特色浓郁,完全融入了这一特定地理环境和丧葬习俗的氛围之中,悲凄肃穆的调子似乎寄托着亲属对逝者辛劳一生、恩重如山的追忆,诉说着亲者悲怆低泣的哀思,使在场的每一位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第三类是社火表演伴奏调,由出灯调、耍狮调、耍龙调、耍马鹿白鹤调组成,这类调子与舞狮舞龙的表演动作紧密结合,配合鼓点的伴奏,调式起伏较大,旋律流畅,独树一帜,表达了社火表演伴奏调娱人娱神的美好寓意,是对平川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是祈福大自然风调雨顺的神圣敬意。

平川唢呐调是平川地区人民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的硕果,是平川多民族文化相融相存的结晶,是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了保护传承好这一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宾川县不断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对“平川唢呐调”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田野调查,健全了该项目及相关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每年举办三期传承培训班,组织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热爱这项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项目保护单位积极组织平川唢呐调各级传承人参加国内和省内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和展演会,为传承人交流技艺,为项目提升知名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李雨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文化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
石头变羊群
张辉《古画赏介50篇》出版发行
鹤庆县白族学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白族文化研究
州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举办迎新年音乐会
图片报道
全省非遗田野调查业务骨干培训班在云龙举办
杨黼山花体词与白族大本曲
平川唢呐调:一把唢呐吹奏出人生百味
祥云县城乡互动让群众艺术舞台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