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三塔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三塔文史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6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尹宜公与小河淌水

□ 大理州中共党史学会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在深山……

随着《小河淌水》的唱响,它的词曲整理改编者尹宜公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尹宜公(曾用名赵华、赵定华),1924年10月21日出生于弥渡县密祉乡文盛街。密祉是弥渡音乐沃土中的沃土,自古就有浓郁的民族传统;文盛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途经弥渡的一个重要驿站,来来往往的马帮、人员络绎不绝,他们带来的不只是盐巴、茶叶,更为重要的是南北文化在这里大交流、大融合、大碰撞。民族的乡音、音乐的沃土,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年幼的尹宜公、培养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潜质;茶马古道上的故乡生活,尤其对赶马人艰苦生活的熟悉,成了尹宜公《小河淌水》整理改编填词的源头活水。

1942年,尹宜公考入云南大学,投身到了白色恐怖下的云南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他一生追求真理、民主、爱国的革命生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战斗,音乐,成了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武器。“南风合唱团”、“哈哈合唱团”是很多合唱团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尹宜公就是组织和领导“南风合唱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与其他战友一道,使“南风合唱团”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培育提高了他的音乐素养,加深了他对音乐的喜爱。

1943年,尹宜公和在昆明上学的郤有漠等趁假期回到家乡,组成公演队到各乡演出《流亡三部曲》等宣传剧目,进行抗日宣传。1944年返回云大后,参加了昆明进步青年的“海啸乐队”; 1945年,昆明爆发了“一二一”学生运动,“海啸乐队”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1946年,“海啸乐队”改名为“云南南风合唱团”,尹宜公受地下党组织的指派参加了“云南南风合唱团”的领导工作。

1947年春,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尹宜公在云大会泽院前踱来踱去,从密祉众多的民歌中选择《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的母体,反复琢磨,反复吟唱,反复修改,填之以表现爱情主题的歌词,用“月亮出来亮汪汪”作歌名,连夜拿去请《教学唱》的主编江鹜看,江鹜低声哼了两遍后说:“这首歌太美了!”并建议歌名用“小河淌水”更好。这首民歌用尹宜公的笔名“赵华”连同他整理的《绣香袋》、《大理海子挨挨》、《隔山叫你山答应》、《狮子滚绣球》等7首弥渡民歌,和江鹜整理填词的《金凤子开红花》、《豌豆秧》民歌一起,汇编成了《教学唱》民歌专集。《小河淌水》在《教学唱》上发表后,逐渐在云南流传开来。1953年,黄虹带着这首歌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民族歌舞汇演,随后又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小河淌水》由此传向了海内外……

《小河淌水》传到哪里,都以超然地域环境的纯朴之美,感动了每一个人,被民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民众所喜爱,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是唯一一首编入美国音乐教材的中国民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今夜月明》,著名歌唱家张也等众明星又一次向世界唱响……

弥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今年四月已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县。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世纪二十年代,弥渡人民的优秀儿女就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尹沛霖,郤有漠、周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尹宜公1944年在昆明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后来回弥渡中学任教,在校长赵适然(进步人士)掩护下,与同校教师史国泰一起在学生中做宣传工作,传播革命道理。

1947年4月,尹宜公在云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学生自治会常委,参与组织学生运动,被反动政府通缉,党组织安排尹宜公到峨山县做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9月,滇西工委派尹宜公回弥渡开展工作。回到弥渡后,他和史国泰一起,发展朱裕入党,三人组建了第一个党小组,尹宜公任党小组长,史国泰管组织,朱裕管宣传。1948年10月,三人在朱裕家开了第一次党小组会议,学习了上级指示,分析了弥渡的情况,决定在弥渡中学教师和学生中放手发展“民青”,重点发展党员。在滇西工委的领导下,随着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到1949年3月,全县共有党员18人,“民青”成员73人,经中共滇西工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弥渡地下支部,尹宜公任支部书记,史国泰任组织委员,朱裕任宣传委员,并建立了天演、铁柱、弥城、密祉四个党小组。

1949年8月,经中共滇西工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弥渡区委,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尹宜公、史国泰、朱裕、朱式彬、程达、盛元明、李培因7人为区委委员,尹宜公任区委书记。史国泰、朱式彬任组织委员,朱裕、程达任宣传委员,下辖两个支部和4个党小组。同时还建立了地下武装部队,滇西人民自卫团第三支队。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起义。根据滇西地委指示,组建中共弥渡县委和弥渡县人民政府,尹宜公调滇西地委工作。后相继担任楚雄和思茅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改革开放后在省民委工作,先后任省民委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人,《民族工作》杂志主编。

“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这是尹宜公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的,尹宜公宛如故乡的一条清悠悠的小河,纯粹而执著地汇入中国革命这条滚滚向前的大江,革命潮流奔腾不息,永不干涸。2005年12月13日,尹宜公走过了他81岁的辉煌人生。半个多世纪,岁月沧桑,文盛街古道驿站上的马铃声早已随历史湮没在尘埃之中。然而,“阿妹依旧天上走,小河依然清悠悠”,这首淌着人性和谐、装满深情的、打着弥渡标记的《小河淌水》,已经成为中国民歌中的瑰宝、世界音乐艺术的珍品,永远在人们心中流淌;尹宜公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必将如《小河淌水》一样,永远流淌在人们心中。             (执笔:郭顺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三塔文史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旅游周刊
   第B4版:文娱体育•广告
茶马古道上的密祉文盛街
古人笔下的鸡足山
图片报道
云龙白族吹吹腔
尹宜公与小河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