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要闻

第A2版
综合新闻

第A3版
科技·环保
 
标题导航
大理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4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就是保护魅力大理

□ 赵 云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近几年来,大理摘取了一顶又一顶桂冠,确实值得每一个大理人激动与自豪。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昨天已成历史。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名振一时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因为保护不到位或根本没有保护,而毁于一旦或程度不同地遭到破坏。保护,成了一切历史文化遗产永恒的主题——大理亦不能例外。

那么,该怎样保护大理这样的魅力城市呢?愚以为:关键要抓住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要全力保护以大理海西地区为主的自然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环保”,使其永葆田园风光及生态环境的美与魅力。

中年以上的大理人至今仍记忆犹新:上世纪50、60、70年代,高原明珠洱海上,鸥鸟翔集,白帆点点。那时的洱海,碧波滚滚,水质清澈透亮得可见往来悠游的鱼虾,那道“海水煮活鱼”的白族名菜,就是洱海上的白族船家现捉洱海鱼现舀洱海水烹饪的。80年代以后,洱海的污染源急剧攀升,水质明显下降。直至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艰难而有效的治污措施,洱海水质才重又变清了。虽如此,保护洱海依然任重而道远。愚以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应成为一项勇敢无畏与坚持不懈的行动,而不仅仅是一句生动时尚的广告词。我们应该像隔壁邻居丽江市的泸沽湖学习,毫不手软地取缔一切机动船只,使“白帆点点”不再成为洱海逝去的风景和梦幻,而成为造福当代功在千秋的环保现实。

“洱海为裙裾,苍山为画屏”,历来是大理风光的核心魅力之一。遥想当年,苍山十九峰,峰峰林壑优美;苍山十八溪,溪溪流水潺潺。然而“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及改革开放后,苍山上的植被遭到了很大破坏。庆幸的是,政府已有效介入,如植树造林、严格限制苍山上石材的开采等等,使得原来裸露的山峰,重又披上了绿装。然而,保护与发展,历来是一对矛盾体,非一时一事一地所能解决,这也是如今中央所准确界定的“和谐发展”。

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亦为了大理今天和明天永葆魅力,现如今那些为了眼前、局部或个人的利益,仍在进行的所谓“经济行为”或“行动”,确实该终止了,譬如:为了采挖野生兰花圆发财梦,蜂拥进苍山或大理地区的大小山里,见兰就挖以致对野生兰类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不法行为;譬如:毫无节制地研发、生产、鼓励私家轿车,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噪音超标尾气污染……

二是要全力保护以大理海西地区为主的历史及民族民俗文化,使其永葆文化及人文环境的魅力。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所在地,如果单有自然风光而缺乏厚重的历史文化,那个城市必然会像黄金一样,成色不足会导致魅力大跌。近几年,国内一些地区为了争抢李白、杜甫等古代文化名人的出生地、游历地、逝世地,弄得争吵不休,究其原因,那就是: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层次与品位,吸引来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沧海桑田,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风光名胜可能会失去原来的自然魅力,但是,只要保护好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自然会魅力永存。如:中国大西北地区的“交河故城遗址”,尽管无情的岁月已使该地区的城池楼 台不复存在,然而因其很高的历史文化“含金量”,至今仍游人如织。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大理国留下了大量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遗憾的是,由于 战乱、天灾人祸及年久日深,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不少已遭破坏、损毁、盗卖,因此,我们仍需花大力气去索回、保护、发现它们。如:以大理海西地区为主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的发现与保护等等,都是在大理地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范例。而民族民俗文化方面,如对以大理海西地区为主的“三坊一照壁”的白族传统民居、周城白族村、喜洲镇白族建筑群的保护等;红白相间的白族民间服饰,“三腔九板十八调”的白族民俗民间音乐等等的推广与宣传介绍,都是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守护。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大理人文环境的保护。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应竭心尽力地将大理保护、营造成一个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厚重,文化氛围和谐、宽松、友善、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魅力城市,使大理成为国际性的文化艺术创作、研讨、交流的基地与中心,使大理不仅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亦成为最适合文化人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如同音乐之都维也纳孕育了众多音乐大师,文化之都巴黎造就了伟大画家、作家一样。我们坚信:随着中国步入民主、富强、和谐、多元化的时代,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随着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大理非常有望成为世界性的魅力城市。而要使其魅力永存,我们现在和将来需要做的仍然是:保护和恢复以大理海西地区为主的田园风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大理日报社版权所有 |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龙溪路20号
国内统一刊号:CN53-0011 邮发代号:63-37 新闻热线:0872-6985888 6985999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科技·环保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B1版:社会新闻
   第B2版:新闻视界
   第B3版:家周刊
   第B4版:光影三月街特别报道
过好日子底气足
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就是保护魅力大理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建筑工人成为弥渡劳务输出主打品牌
南涧烟农喜领“红大”补贴2千万元
8千多口水窖保障厂街烟农增收
孙朝文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