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384年后,在鸡足山与徐霞客“再相逢”

——纪念徐霞客鸡足山正月十五“注茶为玩”“三道茶”384周年活动侧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2/07 09:13


2月5日晚,纪念徐霞客鸡足山正月十五“注茶为玩”“三道茶”384周年活动在宾川鸡足山举办。


活动现场,元阳书院院长李云珠展示复刻的明代“三道茶”技艺。(摄于2月5日)

□ 特约记者 杨朋桂/文

通 讯 员 安建雄/图

384年前的元宵佳节,一代“游圣”徐霞客在宾川鸡足山悉檀寺写下了“楼下采青松毛铺藉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的温暖记忆,首次完整记录了大理三道茶。

2月5日晚,384年后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纪念徐霞客鸡足山正月十五“注茶为玩”“三道茶”384周年活动在《徐霞客游记》终篇之地宾川鸡足山景区悉檀寺遗址旁举办。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部分顾问、会员及徐霞客大理文化研究方面的学者等共聚一堂,观灯、赏月、品三道茶、畅谈徐霞客研究与茶文化……这是相隔384年后与徐霞客的又一次“相逢”。

“大理州境内的国际国内知名景区景点大多都因徐霞客的滇游日记而为世人所知,我们要进一步加以挖掘和应用,服务当代,促进发展。”“我们要对徐霞客在大理的足迹进行深度挖掘,认真研究分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为大理文化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活动上,现场嘉宾共同追忆了徐霞客在大理的足迹,并就徐霞客文化对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活动最后,由元阳书院院长李云珠复刻的明代“三道茶”技艺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一轮明月,一炉炭火,一盏花灯,在袅袅茶香中,大家仿佛穿越回了384年的那一晚,跟着徐霞客一起重温大理茶艺的原味。

因为一篇名满天下的游记,因为“游圣”的足迹,让徐霞客与大理、与白族三道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明代末年,徐霞客三进大理,两上鸡足山,旅行考察10个县市,时跨3年,历时8个月,所到之处,都以日记作了记录。在其60余万字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中,用10万字的篇幅记录了大理的山川风物、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其中记录最多的是茶事,仅鸡足山茶事记录就多达20余次,鸡足山成为徐霞客一生品茗、记录茶事最多的地方。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正月十五,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这就是大理三道茶的首次完整的记录,虽与现在的白族三道茶有所不同,但其程序、寓意已很相近。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现如今,白族三道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寓意已成为大理最显著的民俗文化符号和挥之不去的乡愁,被称作舌尖上的非遗。2014年,白族三道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和“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一同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大理世界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徐霞客留下的传世巨著《徐霞客游记》有关大理的记载,是大理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大理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示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刘瑞升说。

“我们举办此次纪念徐霞客鸡足山正月十五‘注茶为玩’‘三道茶’384周年活动,畅谈徐霞客研究与茶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徐霞客和大理的故事,不断拓展徐霞客研究新领域,为助力大理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杨庆春说。

384年前,徐霞客在大理走过的山山水水,现在已经成为金山银水;徐霞客在大理走过的弯弯山路,已经成为小康路和致富路。


>>>新闻链接

徐霞客和大理

如今大理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爱好者追寻的“诗与远方”之地,你是否知道早在300多年前,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便已来到大理游历山川。

在大理旅居的时间里,徐霞客游历了大理10个县市,记录了大理的山川风物、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文字翔实确切,内容引人入胜。

10万字的大理游记,在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中可谓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大理也成为徐霞客一生中逗留时间最长、记录文字最多的地方。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徐霞客西南万里遐征的脚步踏进祥云。从这里,徐霞客开启了他的大理之旅。

细细梳理,徐霞客在大理考察三进三出,首尾三年,时间上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十五日,从楚雄姚安进入大理祥云,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到达宾川鸡足山,次年(1639年)正月二十二日离开鸡足山,从鹤庆赴丽江,共一个月零八天。第二阶段:正月二十二日离开鸡足山,经鹤庆,二十五日到达丽江,二月十一日从丽江返回鹤庆,经剑川、洱源、大理、漾濞、永平,三月二十八日过澜沧江铁索(霁虹)桥出永平县境,期间除在丽江度过16天外,其在大理一个月零十二天。第三阶段: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十六日从顺宁(今凤庆),北渡黑潓江进入蒙化(今巍山)境内,经弥渡,复过祥云、宾川,于八月二十二日再上鸡足山,留修《鸡足山志》三个月,至第二年(1640年)抱病东归离开鸡足山,约5个月。徐霞客在大理地区实际旅行时间长达8个月,占整个滇游时间的三分之一多。

在大理之旅中,徐霞客对宾川鸡足山情有独钟。他曾两次顶风冒雪、几历险境登上鸡足山天柱峰。他写下了3万多字的游鸡足山日记,编撰了历史上第一部《鸡足山志》。他写下了19首诗,其中最为壮观的《鸡山绝顶四观》描绘了鸡足山金顶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苍洱、北眺玉龙的壮美景象,并留下了“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的至高赞誉。更有“芙蓉万仞削中天,抟捥乾坤面面悬。势压东溟日半夜,天连北极雪千年。晴光西洱摇金镜,瑞色南云列绮筵。奇观尽收今古胜,帝庭呼吸独为偏”的寥寥数语,将人间有此景足矣的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游记中,见洱源凤羽,群山滴翠、碧溪醉人、蝶舞莺啼、鸡鸣犬吠、山歌互答,徐霞客兴奋不已,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截坞五里,抵西山凤羽之下,是为舍上盘,古之凤羽县也”;他赞大理“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唯大理得之”,绘苍山“高眺西峰,多坠坑而下,盖后如列屏,前如联袂,所谓十九峰者,皆如五老比肩,而中坠为坑者也”,观清碧溪“其色纯绿,漾光浮黛,照耀崖谷,午日射其中,金碧交荡,光怪得未曾有”,称蝴蝶泉“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除了大理的旖旎风光,在日记中,徐霞客对大理的民俗风情也有所描述记录。当他行至大理三月街,他记叙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在鸡足山悉檀寺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当天日记中,徐霞客记录了当地人的饮茶习俗:“楼下采青松毛铺藉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本堂诸静侣环坐满室,而外客与十方诸僧不与焉。”在凤羽,徐霞客记录下了当地土巡司尹忠的待客习俗:“其内人出饭待客,甚丰。薄暮尹返,更具酌,设鼓吹焉。”

徐霞客还对大理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记载。在洱源九气台,徐霞客写道:“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悬,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龟。北有一回冈,高四尺,长十余丈,东突而昂其首,则蛇石也。龟与蛇交盘与一阜之间,四旁沸泉腾溢者九穴,而龟之口向东南,蛇之口向东北,皆张吻吐沸,交流环溢于重湖之内。龟之上建玄武阁,以九穴环其下,今名九炁(气)台。”同时,还记录了当地村民利用地热资源,提取天生磺(又名气磺)、硝矾的传统经验。徐霞客还对洱源清源洞的水源水温、地质地貌作了考察,并记录“清源洞三字,为邓川缙绅杨南金笔。”

竹杖芒鞋,蓑衣油伞,风餐露宿,戴霜履冰……在大理旅居的8个月里,宾川、鹤庆、剑川、洱源、大理、漾濞、永平、巍山、弥渡都留下了徐霞客的足迹,10万字的大理游记和诗,真实、生动、翔实的记载了大理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尽管考察时间如此之长,考察地域如此之广,但对徐霞客来说,并未尽兴,留下“苍山洱海未了之兴”的千古感慨和遗憾。

本报记者苏云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