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奋楫扬帆破浪行 勇立潮头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9/29 08:41

大理古城

大理市区

□ 本报记者 杨钰洁

天上风花雪月,人间魅力大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提升民生福祉的磅礴力量。全市呈现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牢记领袖嘱托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十年来,大理市始终坚持以洱海高水平保护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和治理修复,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革命性举措,全力推进“四治一网”“五项整治”“六大工程”“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六个两年行动”等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61亿元,实施了流域截污治污、环湖生态搬迁、“三禁四推”、生态廊道建设、海东面山绿化等重大工程,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实现闭合运行、达标排放,对洱海绿线范围内1806户7270人进行生态搬迁,129公里环洱海生态廊道全线贯通。近年来,洱海水生态、水环境持续向好,洱海水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2022年上半年洱海水体透明度达2.74米,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洱海流域被纳入全国第一、二批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并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洱海由“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形成了湖泊治理的“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

坚持绿色理念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

十年来,大理市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后劲,全市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以打造世界一流“洱海绿色食品牌”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建设,发展绿色生态种植26.8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户,大理市获评“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深走实,嘉士伯易拉罐智能化生产线、欧亚高端冷链产品生产线技改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大力支持烟草烟辅、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大理药业在主板上市,鸿运嘉工贸、顺丰洱海环保实现新三板挂牌。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长城(云南)制造基地建成投产,科大讯飞等36户企业签约入驻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以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契机,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一带三道十八廊”为重点的“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一批文旅项目和一批高端酒店相继建成运营,“最佳爱情表白地”IP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康体运动、婚庆旅拍、生态研学、田园花海等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58.97亿元,增加至517.44亿元,年均增长7.7%,入选“2021年云南GDP十强县区”。

统筹区域发展

持续提升人居环境

大理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不断健全,控制性详规和村庄规划实现城乡全覆盖。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昆楚大、大丽、大临、大保动车先后开通运营,大丽、上鹤、大永、昆楚大复线等多条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机场扩建(一、二期)如期完成。全面启动城市品质提升大会战,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等工作,完成客运中心、小花园、交通饭店等片区城改棚改项目建设,新建安置房9431套17.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36个286万平方米,城市路网、水网、通信网络、电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5G信号实现市域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新建农村公路678公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4.36%,洱海流域城乡统筹供水、行政村公厕100%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荣获“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市”“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称号。

坚守为民初心

扎实改善民生福祉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理市统筹解决好住房、就业、就学、看病、养老等民生实事,持续将7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达标,1个贫困乡、11个贫困村、4279户16054人全部高质量脱贫出列。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工作深入推进,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完成161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加固改造校舍24.8万平方米,幼儿园数量从2012年的35所增加到158所。医药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市一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医院住院楼、市一院海东分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大理市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并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力支援强边固防,疫苗接种有序开展,实现确诊病例全治愈、救治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

不断深化改革

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

大理市以28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为引领的各项重大改革成效显著,“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为全国“多规合一”改革的示范样本之一,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大理市PPP模式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功引进法国普德赋、天泰十畝、中粮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在大理投资兴业,经开区入选第一批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坚持依法行政

不断强化市域综合治理

十年来,大理市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市域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普法工作成效显著,湾桥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大理市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苍洱一体、民族共融”主题,精心打造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市”“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苍洱大地绚丽绽放。新时期党管武装和拥军优属工作位居全州前列,大理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有力,“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1+4”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古城派出所荣获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

十年发展成之为艰,十年耕耘收获颇丰。未来,大理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在服务全局中作出大理的担当贡献。

数说巨变

洱海水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2022年上半年洱海水体透明度达2.74米,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完成洱海绿线范围内1806户7270人生态搬迁,129公里环洱海生态廊道全线贯通。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58.97亿元,增加至517.44亿元,年均增长7.7%,入选“2021年云南GDP十强县区”。

统筹:赵正琳 黑毅鹤

策划:施贵兴 刘  颖

朱  蕾 苏云慧

绘图/版式:何俊倬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