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栽秧会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9/26 08:31

□ 雷廷加

大理地区有悠久的种稻历史,也是我国较为典型的稻作区,水稻生产在白族人生活中极其重要。栽秧前举行特定仪式祈求丰收,是种稻民族的普遍特征,白族人也不例外。

每年农历四至五月,栽秧季的第一天,白族人都要举行别开生面的“栽秧会”,也叫“开秧门”。为了做好调派劳力、分配水源、掌握进度、检查质量以及即兴组织娱乐活动等工作,人们还要选出一位在村中既有威望又擅于说唱的劳动能手作为“秧官”,负责掌控整个“栽秧会”的节奏,调动活动氛围。

“栽秧会”首先举行的是祭“秧旗”仪式。“秧旗”高三丈余,饰五色彩绸,顶端插有升斗,寓意五谷丰登,下边挂着三角大旗,系有丝绸飘带、铜铃等物。人们聚集在大青树下,在本村德高望重的耆老带领下,祭祀“秧旗”,祈求丰收。其后将一面象征栽秧权力的铜锣交给“秧官”,“秧官”念过祷词、敲过锣,宣布开始栽秧。

本着“‘秧旗’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栽秧”的原则,伴随着高亢的唢呐乐曲声,栽秧队伍来到田间。插好“秧旗”,音乐止,“秧官”吟诵“五月农事忙又忙,又唱调子又插秧,栽秧当作过春节,调子稻谷堆满仓”等祝祷词。随着“秧官”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阿鹏们开始挑秧、运秧,负责插秧的金花们纷纷下到田里各自选好位置,在欢快的唢呐声中开始了紧张的栽插工作。“栽秧会”上的唢呐曲牌主要有《栽秧调》《大摆队伍》《蜜蜂过江》《龙上天》等,由专门的鼓乐队吹奏,节奏时疾时缓、时紧时松,带动着人们劳动的节奏。“秧官”与金花阿鹏们不时进行逗趣互动,使得整个栽秧过程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同时,村与村之间还会举行抢“秧旗”等活动。

栽秧是一项繁重、耗体力的农事劳动,因此,稻田主人还要准备丰盛的栽秧饭(主要是腊肉、鱼、咸鸭蛋等)来招待帮忙栽秧的人,以此表达感激之情。饭后,还要分给大伙儿一碗“洗脚豆”(即炒蚕豆),相传吃了此豆能消灾驱邪保健康。

千百年来,白族人通过“栽秧会”,将繁重的农事变得欢乐愉快,缓解了劳动者的疲劳。同时,通过集体栽插、互帮互助的方式赶超农时,保证秧苗的如若生长,实现稻谷丰收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