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永平岩北村:成立“核桃采打队” 专解果农“急难忧”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9/21 08:16

永平县厂街乡岩北村核桃丰收,群众满心欢喜。(摄于9月14日)

□ 特约记者 杨福军 文/图

中秋过后,穿梭在“中国核桃第一村”永平岩北村,一山山核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核桃果圆润饱满。核桃林里,“啪啪啪”的敲打声此起彼伏。“这是我们村‘核桃采打队’在干活,听着就像演奏音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冷王富满怀收获的喜悦。

9月14日一大早,岩北村江梨小组江伟艳的核桃园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树上,冷王勇等8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挥舞着长长的竹杆,有的摇枝、有的拍打、有的回弹,青绿浑圆的核桃纷纷滚落。树下,许志周、范金木等18位队员分工明确,分拣、装袋、搬运,一气呵成。公路边,核桃主人与采购商过秤、装车、扫码结算,有条不紊。

“一天就收完了,卖得一万多元,相当省心。”“核桃采打队”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让江伟艳皱了5年的眉头舒展了。

岩北村是永平县以彝族为主的一个小山村。20世纪70年代末,全村开始培植核桃。历经40年奋斗,全村核桃面积达4万亩,户均73亩,单户最高收入20万元,2011年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核桃第一村”。“核桃+魔芋”“核桃+中药材”“核桃+特色果蔬”“核桃+牧草+养殖”“核桃+食用菌”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提产量、增效益、保生态等多赢目标。543户农户凭借“核桃+”,住上新房,开起好车,兴办了幼儿园,硬化了村组道路。16位“80后”村民还相继进城购房置业,成为永平首批“山里有产业、城里有事业”的“城乡两栖”农民。

“2017年、2018年核桃市场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至今一直不见涨,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只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以及残疾人户、五保户,无力采收核桃,再加上这几年核桃采收成本上涨,出现了外出务工村民不愿回来打核桃的情况。”冷王富说,为解决核桃采收难,2022年,村党总支部联合9个核桃合作社,把17个村民小组分成耐石河、江梨、映红山、阿白地4大片区,成立6支“核桃采打队”,分别由老道的农村党员领头带队,按村民需求订单作业,日清日结。

“男工负责打核桃、背运核桃,每人每天180到200元;女工负责捡核桃、装袋,每人每天80到120元。”映红山片区负责人冷王勇告诉记者,“核桃采打队”依据树形和地势,选派人手,上午8点准时开工,下午6点半收工。果农省心、队员增收、利人利己,是采打队的初衷;不偷懒,不混日子,不让一颗核桃留在树上是采打队的“底线”。

永平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58.7万亩,已完成有机基地认证102万多亩,全县共注册组建了核桃专业合作社98家,2021年该合作社核桃产量占全县一半以上。永平已建成村级标准化初级加工生产线10条、年产1万吨核桃加工生产线2条,还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滇西核桃交易中心主体建设。一颗核桃果,成为永平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

站在观景台环顾“中国核桃第一村”,只见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民居镶嵌在核桃园,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环绕村庄,一辆辆私家车时隐时现。“噼里啪啦”的采收声,饱含着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