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加快转换发展动能

作者: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22/06/20 14:42

6月17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场在昆明举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把改革效能转换为发展动能,全省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协同联动、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谋划 推进重点突破

面对艰巨的改革任务,我省坚持高位推动、层层落实,连续7年实施省级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制度,项目化清单化制定改革目标任务,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省级层面出台3400多个改革方案,连续9年对346个重大改革事项进行督察评估,不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

聚焦“三个定位”,制定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民族团结新篇章不断续写,生态高颜值不断刷新,开放新优势不断凸显。创建1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3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5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唯一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1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中老铁路实现通车,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成为全国口岸出口通关时间最短省份之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39项全国首创经验案例。

10年来,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十项精准扶贫行动,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地解决;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省13034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

10年来,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率先在全国出台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和达标创建办法,打造“万名党员进党校”等特色品牌,完善“筑巢引凤”聚才体制机制;实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创新“1+3+N+X”跨区域跨部门审查调查联动机制,实现对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大胆创新 激发经济活力

1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制定“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实施方案、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率先在全国实行行政许可目录省级集中管理。制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等改革举措,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提高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5%,市场主体登记所有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国通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意见以及若干配套文件,推进要素优化配置,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纲要等实施意见,开发“一部手机”系列产品,“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办税费”等站上行业制高点,5G技术实现工业自动化物流等场景应用,发布全国首个区块链溯源商品码“孔雀码”和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

能源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理顺煤炭管理体制,组建全国唯一由电网公司相对控股的昆明电力交易中心,云南电力体制改革在市场开放程度、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绿色能源占比、增量输配网建设等均处于全国前列。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债务管理、“营改增”、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等改革,建成全国首家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综合业务平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金融业跻身千亿级支柱产业。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成效凸显,开创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走出去”全国先例。企业上市挂牌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笃行不怠开新局。10年来,云南全力建设国际大通道,“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持续完善,“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加快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空中运输通道布局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昆明、德宏、红河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昆明、瑞丽2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相继获批。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两周年,共计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

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有力。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整合重组省属企业和州(市)国企,云投集团上榜世界500强。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7011亿元增加到63398亿元,省属企业资产总额从6471亿元增加到29105亿元,年均增速18.2%,在建链补链强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服务保障民生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科技体制改革活力显现。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等制度,向全球发布首批科技“揭榜制”项目榜单。建成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等首批云南实验室和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改革赋能 强治理惠民生

投资项目“先建后验”、门诊特殊病待遇异地认定、水电气报装“一件事一次办”……经过多年探索,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群众认可的改革成果落地,以改革强治理、惠民生的经验逐步形成,改革红利加快释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10年来,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稳步前行。16个州(市)立法规范制定工作全面完成,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立法工作规定,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全省129个县(市、区)政协在1376个乡镇(街道)设立协商议事室,“协商在基层”成为云南品牌。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提质增效。完成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机构改革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任务;129个县均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改革目标,中考体育100分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先行试点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同步实施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率先与西南片区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社会体制改革多点突破,边疆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被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实现五级全覆盖,在全省县(市、区)建成205个“公安自助便民服务超市”,率先在全国推出省内异地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解决95万无户口人员落户难题,率先实施社会救助资金整合使用,每年平均有430万困难群众得到经常性生活救助。

云南网记者 段晓瑞 杨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