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王欣泽:扎根大理14年 甘当洱海“治水人”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6/20 08:50

王欣泽在洱海水样采集船上,与工作人员交流水样采集、水质分析工作。(摄于2021年5月)

□ 通讯员 帕丽达·木萨别克 文/图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值得学习的榜样;王欣泽,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兼任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水质改善工作组副组长。他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洱海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三五”期间作为负责人承担生态环境部长江生态保护修复驻点项目。他扎根一线,专注科研,是当之无愧的榜样,他的事迹感动和鼓舞了身边人。

践行初心,传承精神。在一个村口,在距洱海边仅数十米远的湖湾水体生境污染控制及改善示范工程围栏内,一位“村民”穿着雨靴,正在清理池中杂草与污染物,查看水质提升改善效果。这位“村民”就是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欣泽。2008年,他跟随上海交通大学水环境专家孔海南教授的团队来到大理,全身心投入到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洱海保护与治理研究中。当年,孔海南教授将他的第一支团队带到大理,将实验室建在洱海边,开始了洱海治理与保护的研究工作,书写着“老人与海”的故事。现在,王欣泽教授从孔教授手中接过了保护洱海的责任,成为了第二代“交大治水人”。实验室也从洱海边的简易平房一点点地扩展到了如今明亮宽敞、检测设施齐备的实验办公大楼。经过一代代“交大治水人”的努力,洱海治理颇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14年来,他们仅分析水质指标就达16万余次,但他们没有满足于此、止步于此,仍在不断探索,立志为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奉献毕生。

使命在肩,积极作为。王欣泽教授回忆,初到大理,确实有些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很快就克服了高原反应、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因为,支撑他的不仅是对治水事业的热爱,还有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和期望。作为第二代“交大治水人”,他甘于奉献,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年365天中有300多天是待在洱海之畔,风雨无阻,肤色也逐步变成了古铜色。每当被打趣晒黑时,他总是开心地说,自己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大理人。说笑的背后,也藏着对妻女的思念。他很感激妻子一个人照顾整个家也毫无怨言,但他对自己无法给予家人陪伴感到很内疚,甚至有一次妻子生病做手术,都没能陪在身边,每每提起这些,王教授眼睛不禁泛红。

这就是大家眼中的王欣泽:一名热爱事业、刻苦钻研、知重负重、扎实工作的科研人员;一位扎根大理,战斗在洱海治水一线的人民教师;一位心系洱海,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他身上的品德人格,就是激励身边人前行的最大动力,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