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赵神贵:5年倾心帮扶只为点亮“天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6/14 09:17

□ 本报记者 关友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古诗彰显的是古代将士身经百战、壮志不灭的精神。而今天,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在脱贫攻坚这个特殊战场上,以自己的点滴奋斗和倾心付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最质朴的追求。

2015年10月,时任云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的赵神贵,被选派到云龙县苗尾乡天灯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他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怀揣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以建强班子、发展产业为突破口,在脱贫攻坚一线全面履行工作职责,推动一大批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并发挥效益。

用心点亮群众“心灯”

天灯村是一个位于澜沧江东岸崇山峻岭之中的傈僳族山村,在这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以傈僳族为主的25个村民小组、2355人。“一条小路走得累、一根绳子当衣柜、一块木板当床睡、一间垛木当宝贝、一条汉子天天醉、一家环境心儿碎、一生贫困辛酸泪”,这是赵神贵带领工作队遍访后对天灯村的最初印象。天灯村户户要攻坚、处处要攻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点灯之路”十分艰难。

“如果没有赵队长的帮助和挂钩领导的支持,我的房子也建不起来。”村民张保清的妻子多年前意外去世,留下他和儿子两人,也留下了万元欠债。家庭的变故使他成了窝在垛木房里闭门不见客、见客不开口的“老大难户”。得知情况后,赵神贵三天两头往他家跑,一边耐心劝导,一边帮他分步规划。第一年挖基础,第二年下石脚,第三年搭屋架,第四年迁新居,张保清生活的希望被重新点燃。张保清说:“对于他们的恩情我是还不完的,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把我的孩子培养成才。”

“赵队长,卫生厕所建好了,你来试一试。”在天灯村“1+1+X”人居环境户提升建设施工现场,村民施益雄开玩笑地对赵神贵说。所谓“1+1+X”人居环境户提升建设,就是用1吨水泥和1个装配式化粪池来撬动整个村的人居环境户提升,逐步改变这个傈僳族村庄的“脏、乱、差”。

被点亮“心灯”、燃起发展希望的还有村民施玉良。以前,他只知道守着包谷、洋芋广种薄收。近年来,通过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扶引导,他转变观念,紧跟一户一策发展方案,家庭收入不断增加,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施玉良常说:“以前我们衣服、鞋子到处乱扔,家里环境卫生差,赵队长他们像老师一样教我们该怎么做,缺什么就给我们补什么。”赵神贵以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性不断地去点亮群众“心灯”,成为群众思想的“引导者”、生活的“规划师”。

做强党建助力帮扶

驻村以来,赵神贵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指标体系,将全年工作细化成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切实筑牢战斗堡垒,为全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此外,在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协调下,天灯村的爱心超市在帮扶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爱心超市是驻村工作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创新实施的帮扶模式,从过去直接给钱给物转变成引导群众通过辛勤劳动用积分换取所需的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齐心共绘乡村新貌

近年来,天灯村以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通信、电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诺(邓)苗(尾)柏油公路建成通车;覆盖18个村民小组主干道的高线弹石公路建成;到行政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化公路8.4公里;完成村组公路“窄改宽”102公里;到村组道路弹石路硬化31.5公里;全村境内公路、道路硬化里程达73.5公里。电力电网实现了全覆盖,全村农网改造和动力电改造工程让群众全部用上了安全电,并享受优惠电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海坪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安全人饮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在4G网络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宽带连接到行政村、学校、村卫生室和部分村民小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并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全村建成9个多功能活动场所,群众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在脱贫攻坚中,天灯村以崭新的姿态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2021年2月,赵神贵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他说:“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全县所有参与、经历和见证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人。我会倍加珍惜这份荣誉,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本职工作。”